中药的起源及发展、感冒
中药保健常识
中药简介
专题一
药物简介
就医--药物:
患病医院检查确诊适当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手段)
西药:西医学--化学性药物为主
中药:中医学--天然性药物为主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中国)
了解药物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知识
中药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中药的来源
——主要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
我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
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
过程。
西周:
“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
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
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
《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
西汉:
《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
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
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
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
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
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
陈退黄…… 。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
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
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
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
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
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
药学著作的先例。
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
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
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
经验。
李珣《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
充了本草学的内容。
中药保健2 PPT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