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口.doc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红红、黄黄、蓝蓝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贴出相应的图片、语言)红红说:“我有8张画片。”黄黄说:“我有33张画片。”蓝蓝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会根据任意两句话,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黄黄比蓝蓝多多少张? 33-30
蓝蓝比红红多多少张? 30-8
黄黄比红红多多少张? 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计算内外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30 - 8 = 22 把30分成20和10,
20 10 10减8得2,
2 20减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小结。
“试一试”:50-6=( ),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踢:70-4 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小结: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 – 8= 25 把33分成20和13,
20 13 13减8得5,
a) 20加5得25。
33 – 8 = 25 把33分乘3和10,
23 10 10减8得2,
2 23加2得25。
33 – 8 = 25 把8分乘3和5,
3 5 33减3得3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