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
交通运输港口一班
付雨佳
2220131020
港口概述
港口演化过程
港口现状分析
港口网络
港口腹地
港口发展规划
目录
·港口简介
位于渤海岸的秦皇岛港,北依燕山,东有万里长城入海处老龙头,西有风景秀丽的北戴河,一年四季不冻不淤,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天然良港。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泥沙淤积很少,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
始建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秦皇岛港以能源输出闻名于世。主要将来自祖国内陆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的煤炭输往华东、华南等地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信道、“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
港口经营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保持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的同时,在21世纪初确立环渤海散货中心港地位,全国提升港口功能,实现集装箱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附录
·港口演化
早在远古时代,秦皇岛就充分地发挥了它的港口城作用。秦皇在西周以后属燕国所统辖,战国时期,便已经成为中国沿海交通线上著名的海港之一。港口自秦汉开始,迄至明清,几经兴衰、演变于此,近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才开辟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并开始借款修建煤运码头,营造铁路等。此时秦皇岛才由古代舟船聚泊的自然港口,发展为经济贸易兴盛的轮船往来不绝的通商口岸。直到二十世纪初,秦皇岛港才正式对外开放。
秦皇岛港的建立,给清政府和当地人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1900年窥觊已久的八国联军的入侵残忍的摧毁了这一出尘物外的美好乐土。于这一年的下半年,英帝矿务督办张翼,骗取得此港。港口改名为“开平公司”。自1933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的入侵,暴力的打开了华北的门户。
由于英日两国彼此窥觊此港,自1900年开始,英人控制此港达半个世纪之久。新中国成立之后,英人这才放弃对此港的管制经营。港口遂被人民政府代管。
1948年11月,秦皇岛得以解放,连带山海关、北戴河统称为秦榆市:一年之后又改名为秦皇岛市,归属河北省直辖,而山海关则规划辽西省。三年之后山海关复归秦皇岛市的怀抱。秦皇岛海港区位于秦皇岛市区中心,与山海关和北戴河接壤,南部频临渤海。
1984,中央始确定秦皇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之一。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港口年均吞吐量200万吨左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港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统治之下,。。
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之时,秦皇岛港实行军事管制,废除了封建的管理制度,实施“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的方针,民主制度的推行,使港口遂迅速兴盛,摆脱了生产经营的困境。
港口迅速发展,提前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250万吨指标,1953年港口生产计划纳入国名经济发展轨道。
“二五”期间秦皇岛港再创辉煌:全员劳动生产率相较于“一五”。究其原因是因为港口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局部使用了简易机械化生产的设备,某些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人类工作的局限性。
在国名经济调整时期,秦皇岛港又迈出了它的重要一步,改变它的单一性能:国家投资建设了乙码头两个杂货深水泊位。这一重要的步伐,使得港口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之风,严重阻碍了港口的建设和生产,如1966年至1972年,这6年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徘徊不前。便实施贯彻周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方针政策,使得港口的生产和建设重新出现高潮。并在此期间,港口建成了全国第一座管道式原油输出码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浪潮,秦皇岛港也借此时期认真贯彻的进行“调整、改革、整顿”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改革十年使得港口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港口的规模不断的得到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秦皇岛港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年改革期间,。。它的人均所创利润位居沿海港口第一位。
港口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