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远离毒品手抄报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类。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如鸦片类。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苯丙胺类。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究竟是凭着什么使吸毒者欲罢不能(即上瘾)的呢?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从没放弃过这方面的研究。
60年代,我国药理学家张昌绍等首先发现,将微量吗啡注入家兔的第三脑垂及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内,可消除疼痛反应。若先注射微量吗啡对抗剂烯丙吗啡,则可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由此他们推测脑内存在着吗啡受体,即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装内的大分子蛋白质。
由于海洛因能使人产生欣快感,但这种欣快感又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于是,为了持续不断地追求这种快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吸毒。
而且,由于人体内原有的平衡机制已被打乱,一旦停用毒品,就会在8-14小时后出现焦虑、恐慌、畏惧和再吸毒品的渴望;36-38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会达到高潮,犹如万蚁啮骨、万针刺心、万嘴吮血、万虫断筋、万刃裂肤,难以忍受,痛不欲生,于是便导致再吸毒品渴望;36-38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会达到高潮导致精神与行为失控,个别的还会自残自杀。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吸毒者自然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毒品,有的吸毒者所以会说出"只要再让我吸一口,马上枪毙也无所谓"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因为毒品所具有的耐受性,渐渐地,原先吸入的量已不能获得所谓"飘飘然的快感",自然就要加大剂量,从而从烫吸发展到静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可以立即获得快感;于是也就出现了毒瘾发作时,为了尽快注射,什么阴沟水、洗脚水,只要能渗入白粉,全然不顾;什么坐在出租车上、飞机上,也照样注射。一个吸毒者曾坦言,毒瘾发作时,如果我身上只有500元钱,哪怕花400元的车费,用剩余的100元买白粉吸了然后再走回来也在所不惜。
近年来,外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酗酒、吸烟、吸毒所以会上瘾,是与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多巴胺就像血清一样,是一种神经传递素,将神经元的信息从大脑中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血清素与情绪的悲伤和低沉有关,而多马胺则与兴奋和欢快有密切联系。有时一个拥抱、一个接吻、一句赞扬的话甚至赢了一副扑克牌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那种强烈的兴奋情绪就像毒品的作用一样。研究人员甚至相信,多巴胺不仅是传递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而且是导致上瘾的"罪魁祸首"。
无疑,科学家们对形成上瘾的生物机制越是了解得清楚,对治愈"上瘾"的前景就越是光明。
毒品的成瘾性,不仅表现在吸毒者对毒品的生理依赖上,更表现在心理依赖上,医学上称之为"想瘾"或"心瘾"。
所谓"想瘾",是指吸毒者即使在消除了毒品的戒断反应后,仍无法忘怀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和异常欣快感。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于是,许多人在戒断毒品后,又复吸,而且复吸率达到95%以上,全世界都无例外。因此,长期禁毒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所谓巴甫洛夫狗的动物实验:在数月以前,实验员K给一条狗注射了吗啡,并直到成瘾。然后,实验员销声匿迹,再也不同狗接触。接着,其他人对狗进行了脱瘾戒毒治疗,并经科学仪器反复测试,证实狗的体内确实已没有毒品。而当实验员再次出现的时候,它两耳尖锐地竖起,全身痉挛,好像被一根电棍击中。
接着,它又开始反射性呕吐,一股食浆喷涌而出,继而,如软泥一般瘫倒在地。
这一实验表明,曾被注射吗啡上了瘾的狗,虽然
XX八年级远离毒品手抄报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