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方文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伊豆的舞女》和《边城》中比较川端康成和沈从文之文学特质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分别是中国和日本现代文学文坛的典范,一位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一位是日本新感觉派的典范人物。作为东方现代文学的巨匠,他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别具一格的语言及对生命精辟的见解驰骋中外文坛。一位以质朴的语言,把古老,宁静,悠远的湘西古城呈现给世人,一位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展示了美感与深邃思想相结合的美。纵观他们的作品不难发现,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人生经历与文学主张不同,艺术风格与写作手法迥异,但这两位差不多同时挥笔于文坛的一代文豪,在作品中仍然透露着相似的文学特质。以《伊豆的舞女》和《边城》浅谈一下川端康成和沈从文的文学特质之比较。
一、自然意境与人文风俗的巧妙融合
沈从文在《边城》中营造了一个神秘,悠远,远离世俗的人间“桃花源”,依山筑城的茶峒族,长蛇似地城墙,码头,小小的蓬船,悠久的小河与淳朴的乡亲,沈从文以抒情诗与小品文并兼的笔触再现了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古老小城。他把情节的发生与发展和对乡村美丽景色的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河边飘渺的歌声,秋末酬神时的火燎和角鼓,夜半草莺的鸣叫,端午风俗,民歌对唱,都和主人公的思绪及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人文风俗与自然意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小说中还频繁地写到茶峒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土民情,有一种温和清新的牧歌情调。这些都是沈从文小说成功因素的不可或缺之处。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也对自然景物进行了大量的描绘。他的作品总是为我们展现一幅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风情,秋虫的挣扎与驹子内心淡淡的伤感相互映衬。巍巍群山,淙淙流水与主人公踏足大自然的舒畅相得益彰,不管是天气还是风景,都给读者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这两部作品都在把自然意境与人文风俗的融合中达到了成功,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是:生趣盎然的景物描写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直觉的感悟,灵性的点化,把人物和情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用细腻清雅的笔触展现主人公之间的优雅质朴的感情。不论是翠翠对二老的朦胧的爱,还是“我”对舞女淡淡的喜欢,都离不开各自文化背景中对自然与人文的写照。“万物之中添加主观,万物之间皆具灵性,”[1][P54]使作品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之美,一种东方之美,作者虽在不同的国度,处在不同的背景,但对自然地喜爱都洋溢在文字之中,对景物的描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平凡的事中展现爱与美的女性形象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女性形象,翠翠和熏子、百合子,一个是天真纯朴,还带着很浓泥土气息的乡村少女,一个是被人鄙视与轻蔑的妓女,二者都是下层阶级,但都有着纯洁,朴素,善良的美好品质。如:小说里写到“她在风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2][P50],翠翠仿佛是山水间孕育出的一个美丽的精灵,她有种自然赋予的美,一种灵气。而在《伊豆的舞女》中这样写到:“舞女看上去约17岁光景,梳理着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典而奇特,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型脸衬托得玲珑小巧。”[3][P4]两位作者都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平凡的人物,展现了东方女性典雅,内敛,纯朴,含蓄的美。除了纯朴的外表之外,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用及其细腻的语言刻画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爱情。翠翠对待爱情的态度、
举止与舞女非常相似,害羞与含蓄使她们对爱情始终抱着遮遮掩掩的态度,不敢大胆追求爱

东方文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05-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