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结核病的诊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结核病的诊断
【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以肺结核病为最多见。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初生至14岁儿童所患结核病。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极为重要,接触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为高。小儿时期初染结核病易形成血行播散和结核性脑膜炎。对小儿原发性肺结核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进一步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小儿初染结核病是成年期续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控制和消灭结核病,必须十分重视小儿结核病的防治。
【诊断要点】
一般诊断方式
。接触史也可为病儿是否受耐药菌的传染提供线索和依据,对确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水痘、百日咳最重要。
(BCG)接种史不只询问接种史,还应查看接种瘢痕,以确定接种次数及接种方法。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简称结素)皮肤试验为在未接种BCG人群中筛查结核感染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一个有力工具。过去多用旧结核菌素(OT),目前则采用更具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5U OT或PPD 72h后发生5mm或以上的红晕硬结,即认为是阳性反应。
试验结果阴性表示:①未受感染:一般OT 1mm阴性可除外结核,但应注意假阴性;②病灶生物学愈合,实际罕见。试验阳性见于:①接种卡介苗后(多呈弱阳性反应;②已自然感染但尚未发病;③结核发病;④患过结核病已愈。
有人根据病儿是否为结核高危状态或有无卡介苗接种史,定出不同结素阳性标准,如有密切结核接触史与免疫功能低下小儿属高危人群,红硬直径≥5mm即为阳性;在结核高发病率地区,任何国家的极度贫穷人群和有苗头不良、糖尿病慢性病人其阳性标准是红硬直径≥10mm;一般人群(非以上两种人)种过卡介苗者,红硬直径≥15mm始属阳性反应。
由于OT及PPD均含有多种分支杆菌(包括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抗原以及BCG的共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在确定是否为结核感染时应除外非结核分支杆菌和BCG接种后的阳性反应。由于我国已普遍接种BCG,当前最重要是如何区分自然感染和BCG接种后的结不经阳性反应。一般讲,前者阳性反应较强,表现硬结颜色较深红,质地较硬,较厚,边缘清楚,范围或面积圈套(直径多有感于15mm),硬结于72~96h后仍不消失,且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不能区别是自然感染或BCG接种后反应时,应在半年至1年后重复此项试验,BCG阳性反应呈逐渐减弱趋势,而自然感染阳性反应则无变化。如果最近2年内结素试验反应由直径10mm以下增大到10mm以上,增加幅度达6mm以上者多为BCG接种后的新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和自然感染后的结素反应性质有所不同。BCG接种后属于保护性“预防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自然感染的结素反应属Koch型反应,即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抗原再次接触后产生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所引起的较强的变态反应,故自然感染后的阳性反应均较强。
对于区别结核性和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近年多用各分支杆菌特异抗原(如结核菌的PPD-S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的PPD-B、-F、-G、-Y等)皮试以资鉴别。
X线检查

小儿结核病的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8-05-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