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顾客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好布,并把衣服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
身长3拃
身长3拃
袖长
一拃、二拃
三拃。
太小了
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
这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疑惑中发现问题,激发问题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课堂上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课本、、铅笔、铅笔盒等学习用品。
2、我们每天都用到它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的每一条边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便于学生理解和探究,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出示数学课本)
师: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量一量,如用手拃一拃,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
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操作课件依次出现用小正方体、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的情况。同时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在黑板上,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师:哦,是啊!我们发现,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2)小组讨论汇报。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就不同,统一物品的长度数据表示方法就不同。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3)再次测量课本的宽。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再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4、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统一长度单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