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用百姓幸福评估发展
◆财政70%用于民生◆看病难看病贵得到解决◆城乡低保达到全省最高水平
日期: 2012-02-17 作者: 本报记者王福录本报通讯员夏应禄李伟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王福录
本报通讯员夏应禄李伟
邹平,其实很不平凡。
不平凡的数据,是邹平的业绩: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不平凡的荣誉,是邹平的骄傲: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由2006年的第55位跃居第15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凡的是“民生大单”。近5年,邹平每年拿出70%左右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县委书记王传民告诉记者:“改善民生是邹平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因此我们努力用发展创造幸福,用幸福评估发展,努力为群众多想点,为百姓多做些。”
家家都有好收入
幸福是什么?对西王村青年王志浩来说,幸福就是有一个称心的工作。1月16日,西王村党委书记王勇组织20多名青年,办了一场新春茶话会。王志浩与在座的青年庆幸自己搭上了西王这列“幸福列车”。王勇告诉记者:“。”
邹平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邹平”活动,包括:以民生为本,力求人人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等,共10个方面。
邹平制定落实各类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每年拨出300万元-400万元专款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星火计划培训”,以及发放企业稳定岗位补贴、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和创业资金支持等,促进群众充分就业。5年来,,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有25万邹平及周边县市的青年,在邹平企业找到就业岗位。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3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9918元和4780元,在滨州乃至全省名列前茅。
让百姓后顾无忧说话算数
幸福是什么?对西董镇夫村74岁的李孔传老人来说,有吃有穿有住房是最大的幸福。去年国庆前夕,。李孔传老人高兴地逢人就说:“政府给俺建起了新家,每月还定期发放低保金,俺爷俩无忧无虑。”县长邹继刚说:“怎样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一方面要让百姓居有所安、幼有所教、壮有所事,更重要的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推进决策民主,让百姓生活上后顾无忧,政治上说话算数。”
5年来,邹平实施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560项,城镇化水平达到62%;开工农村社区68个,,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安全饮水提升等工程,改造农村公路732公里,全县通油路里程达到2489公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
邹平用百姓幸福评估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