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答谢.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备: 巩俊钰审核:徐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3、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用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又是养生家,他斋戒自摄,修炼诚笃,寿至81岁。他推崇道家养生思想,提倡调神、养性、保精、导引、按摩等方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基础积累
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棱( )陵与其奇者( )荇( )
寝( ) 夕日欲颓(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但少闲人( )
(6)晓雾将歇( )
(7)沉鳞竞跃( )
●文体常识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具有和相结合的特点。
●整体感知
反复读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的得意之感。
5、《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合作研讨】
●疏通文意
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思路梳理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思路梳理。
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接下来的十句):

第三部分(以感慨收束):

把《承天寺夜游》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记事):

第二层(写景):

第三层(抒情):

●文本探究
3、《答谢中书书》文章虽然短小,但佳句迭出,你能选出其中的一句做点赏析吗?



4、《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5、默写出《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6、说说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7、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8、文中“何夜无月?何

答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