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专题
2010年第二轮复习
种群概念的理解
一、种群的特征、空间特征P63
二、种群的概念
1、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3、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适用范围:
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等(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标志重补法: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动物。
种群增长的曲线
1、“J”型数量增长的两种情形:P66
A、实验室条件
B、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是因环境时。
2、“S”曲线增长曲线的问题P67
(1)K值: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最大值。
(2)特点:A、环境条件为有限环境
B、能体现或反映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中的生存斗争。
比较“S”曲线和“J”曲线
“S”曲线
“J”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有无K值
有K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曲线
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种群数量
时间
K值
K/2值
时间
增长速率
K/2值
K
种群数量
时间
种群增长率
时间
:①提出合理的假设;②检验和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C
变式训练: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用适当的数据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D
群落的有关问题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P72
1、丰富度:
2、特点: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二、种间关系: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群落及其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植物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
2、在高山植物的群落中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3、动物的分层与其栖息场所和食物等有关。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物与环境专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