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
(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
技
术
方
案
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六年六月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
(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
技术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核:
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六年六月
关于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
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
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
针对该项目监测技术方案的专家意见,我公司回复如下:
专家意见
回复意见
1、增加拱顶沉降监测,应根据匝道位置优化隧道监测点布设;
2、填方段隧道监测点适当加密;
进一步调查明确桥梁梁部施工工法,加强对施工现场巡查。
1、已增加拱顶垂直位移监测,并根据匝道位置优化监测点布设,详见P10;
2、填方段隧道监测点已加密,详见P10;
桥梁梁部施工工法为现浇,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巡查,避免大型重载车辆对隧道的碾压,控制外部施工对隧道的影响。
编制人
校核人
审核人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
、水文地质概况 2
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4
项目分类 5
施工工期 5
2、地铁保护监测 6
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6
监测的重要性及目的 6
3、监测范围及内容 6
监测范围 6
影响范围段既有结构永久变形情况简要统计分析 6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8
监测频率 8
4、初始状态调查 9
5、监测方案 9
道床垂直位移监测 9
拱顶垂直位移监测 10
水平直径收敛监测 11
地铁结构或设施表观病害及外部施工巡查 11
工作量统计 12
控制标准 12
6、监测工作资源配备 13
项目人员配置 13
仪器设备配置 13
7、信息反馈制度 13
8、成果图编制内容 15
9、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5
附图一垂直位移及隧道收敛监测布点图 16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
(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
技术方案
1、项目概述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龙西立交二期工程主要实施三个转换方向的匝道:ES匝道、WS匝道以及NE匝道,以完善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和机场高速的交通转换功能。
龙西立交二期工程北→东采用苜蓿叶环形匝道(NE匝道)实现左转交通,东→南采用迂回定向匝道(ES匝道)实现左转交通,右转方向采用西→南转向匝道(WS匝道)实现。本立交结构共三层,其中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位于第一层;机场高速主线和集散车道位于第二层,上跨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WS匝道和NE匝道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ES匝道位于第三层,上跨机场高速主线和集散车道、宏运大道地面主干路,立交最高点位于此匝道上。
ES匝道桩号范围K0+000~K1+,;沿线与站西四路相交、上跨龙西立交一期工程EN匝道、东集散车道、机场高速及西集散车道,与西集散车道衔接。WS匝道桩号范围K0+000~K0+,,与ES匝道衔接。NE匝道桩号范围K0+000~K0+,;下穿西集散车道、机场高速及东集散车道,与宏运大道衔接。拟建工程区域地理位置图见图1-1。
匝道与地铁交叉处
图1-1 拟建工程区域地理位置图
、水文地质概况
(一)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立交桥主要位于南京市宏运大道,全线总体属于岗地地貌单元。沿线现状主要为宏运大道及砂场。线路区除砂场地势较高外,其余地段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区间内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WS匝道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1-3 ES匝道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
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5亚层,具体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少量碎石碎块,局部夹少量植物碎屑。沿线大部分有分布,厚度不均匀。
③-1层粉质黏土:黄灰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沿线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③-2层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沿线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
④-1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呈密实“砂土、混碎石”状,局段“碎块”状,极不均质,遇水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技术方案(专家评审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