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谢朓楼酣歌
文二班叶利丽指导老师:程刚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盛唐人,家世迷也。年少好游,广交良师益友。他的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大唐的气概,可以说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所在,他就如大唐的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见证了大唐的盛世。也只有在仗剑酒醉的时候李白才能绽放自己。
李白是一个多元化的人,抱负远大又纵情于山水,集酒徒、侠士、隐士个性于一身,傲岸不屈,桀骜不驯,来去无踪,极富个性,在诗中,能充分一切展现个性与自我。犹如如鱼得水,任意东西。
在他的思想中,即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想要“济苍天”、“安社稷”;又接受了道家的那种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但相对而言,李白受道教影响最深。他为人好好施与,喜结交,“敬金二三十万”只为救“落魄公子”,十分讲义气,重情谊。但这一切与他家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时,他家乡盛行“道风”以至于他的诗中充满道教神话意象群,及同道教靠对神仙世界想象寄托希望风格和激情。道教崇尚自然,使李白的诗具有返璞归真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浪漫主义的激情。同时他还希望在有限的人生里及时行乐,摆脱羁绊与束缚,实现心灵上的自由自在。在幻想的神仙世界里追求现实,或以现实精神追求着幻想的神仙世界,万物和谐统一。所以说,李白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李白的歌行体创作成就比乐府高,在这些作品中,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感情忽明忽暗,不讲求对仗,只求大起大落,直抒胸臆,而《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就是这样一首诗。
三杯拂剑舞秋月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开头就犹如酒醉者,无拘无束冲口而出,随心所欲,情感跌宕起伏,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有抒情,有议论,有节奏,更有韵律。李白自谓“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这是一首饯别诗,作者开头不写时间地点,而是直抒胸臆表达此时心情,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不管自己是否功业有成,都会弃“我”而去,留不住。在这离别之时,所有烦恼都顿时涌上心头。虽然不提饯别,却在情绪上为写饯别作了准备,为人共拥昨天之难挽而遗憾,也为今离别而心烦。
有境界的诗才是最好的诗。所谓的境界,是一种令人陶醉与遐想的美感经验,而不是看半天就只看到文字堆成的作品。而这境界也要合乎自然,才能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晴空万里,秋雁南飞,此辽阔景色怎能不撩起诗人的豪情雅兴。把酒临风,酣饮高楼,无离情别绪,男儿当自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有点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气概。而“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性与雄心壮志。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句诗是说李云有建安风骨,而自己的诗有谢朓诗清新秀发。蓬莱是指道教中的仙山,在唐代是秘书省。汉朝东观为朝廷收藏经籍处,当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建安风骨——汉魏间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的诗文“结言端直”“意气骏爽”的风格。小谢——文梁以降,世称谢灵运为“大榭”谢朓为“小谢”。在此,作者写出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理想的执着,也抒发了诗人挣扎与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解脱的苦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句与“长雁”有相同点,渴望建功立业。“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人酒酣兴发是的豪言壮语,抒其鸿鹄之志,将登高楼畅饮的豪情逸性推向
浅探李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