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国人向来是“民以食为天”的,自然对饮食文化情有独钟,况且在“衣食住行”中,食排在第二位,可知其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精神文化越来越受重视的同时,所谓“吃喝”的饮食文化却在受到人们的排斥,认为这是低级的、庸俗的、肤浅的。其实,中国饮食文化之大精深是一般人不知道,更想不到的。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饮食文化也涵盖在中,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放眼世界,每个地域的文化大背景都是由千百年来点滴汇聚而成的,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才形成了现在的一套文化体系,于是也便有了千差万别。饮食文化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越来越多的西餐业涌入了中国,许多西餐轻易的上了中国人的饭桌,年轻人们更是对西餐很热中。可以说,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第一章观念上的差异
“泛食主义”与西方的“食(实) 用主义”
孔子在《礼记》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孟子处于同时代的告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这两句话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孔子认为“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是生存问题,一个是爱情婚姻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而告子也认为“食”和“色”是人的本性。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中国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吃,或为吃做准备。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关于饮食?孩子出生要吃,满月要吃,周岁要吃,结婚要吃。人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甚至去世也要吃,叫做“红白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也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同时
,吃中处处体现了“礼”。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的那样:“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的过程中,也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逻辑起点。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这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在汉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位’,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易中天,1996)。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著名的需求定律中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Edward T Hall,1990)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国家的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林语堂,1998)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 Emily Post’s Etiquette) 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更谈不上是“众礼之源”。
“场面”与西方讲求“简单、随意”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宴会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区别。中国人请客吃饭重视饭菜本身,讲究排场,酒菜要丰盛,一般的正式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这还不包括之前上的冷盘、小吃
,中间上的甜点以及最后上的主食(面条、米饭、馍馍等) 。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且饭菜一般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好

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8-05-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