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九大定律
在企业经营管理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我们不可不知的法则。这些法则有些简单明了,但往往被我们忽视,有些类似于黑色幽默,更让人哭笑不得。但这些法则却是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应时时关注的。
一、彼得原理。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一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一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革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唯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二、二八法则。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 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社会的绝大部分所得和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其他绝大部分人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即 80% 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 20% 的原因(投入、努力)。
习惯上,我们往往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和每一分利润都一样好,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有近似价值。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 的成绩,归功于 20% 的努力; 20% 的产品或客户,占了约 80% 的营业额; 20% 的产品和顾客,主导着企业 80% 的获利。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四、水桶定律。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
经营管理九大定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