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梭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大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技巧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这三种要素,其中自然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事物的教育我们对他也只具有一部分的势力;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够支配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卢梭猛烈地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至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1)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儿童期(2岁—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反对这一时期让孩子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假想的受教育对象—爱弥尔长到12岁还不知道什么叫书。
(3)少年期(12—15岁)。这一时期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时期。卢梭主张,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以社会科学为主。他比较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他看来,问题不在于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即反对古典主义,主张学以致用;反对教条主义,主张行以求知。卢梭非常注重劳动,认为劳动不仅可以学到技术,而且可以锻炼身体。通过智育和劳动教育,爱弥尔将会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的人,将来既是一个工人,又是一个哲学家。
(4)青年期(15—20岁)。这一时期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中有宗教信仰的养成。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善良的感情、良好的意志和判断能力。在道德教育方法方面,他反对惩罚,主张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经受由于过失招致的后果,而自知纠正错误行为。如“他打坏他所有的家具,你别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他打破他房间的
人物——卢梭的教育思想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