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垄沟岩金矿普查工作安排
第1章 前 言
任务来源
“青海省门源县大垄沟地区岩金矿普查”是由青海玺瑞矿业有限公司申请登记的地质勘查项目。该项目的地质工作在2005年由《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进行了工作,并编写了“青海省门源县大垄沟地区岩金矿普查设计”,因探矿权取得时间较晚,加之工作区气候寒冷、交通条件差等原因,致使2005年度的工作拖致2006年06月才完成。考虑到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技术人员紧缺等情况,后续地质工作不能按期完成。于是2008年业主(青海玺瑞矿业有限公司)又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来实施完成,并与业主签订了勘查协议书。
任务目标
根据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编制的“青海省门源县大垄沟地区岩金矿普查设计书”其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为:
1、通过1:1万土壤测量和1:1千地质剖面,初步查明区内不同地质单元的展布特征及其含矿性、地球化学成矿背景。
2、利用探槽揭露和控制工作,寻找金矿(化)体,并初步查明其规模,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奠定基础。
位置、交通及地理条件
工作区范围:
普查区地处门源县初麻沟脑,分水岭南坡、大龙沟及南东区段。探矿权登记范围的地理拐点座标为:
1、102°15′30″, 37°22′45″;
2、102°17′45″, 37°22′30″;
3、102°18′30″, 37°21′00″;
4、102°15′15″, 37°21′15″;
。
矿权登记:
探矿权人:青海玺瑞矿业有限公司
勘查许可证号:42
交通
初麻沟口西距门源县城80km、南西距互助县城83km,南东距甘肃省窑街139km,均有正式公路,初麻沟口至矿区40Km,业主已修便道可通行载重20吨货车,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设计实物工作量
2005年度实物工作量:
1:1万土壤测量:10km2;
1:1000地质剖面:10km;
槽探:2000m3。
快速分析(金):100件(1人/年);
第2章2008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概况
我单位接受项目后,未能收集到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前期的详细地质工作资料,业主仅提供了“青海省门源县大垄沟地区岩金矿普查设计”和地质平面图等资料。于是2008年8~10月我队在野外进行了粗略工作,工作前业主自己在区内已施工了四条探槽,其中三条探槽工程中见到一连续的黄铁矿化蚀变带,在业主所修的便道边坡上,沿线也可见到多出小的石英脉露头,在有黄铁矿化的部位经采取化学样品分析,均未显示金矿化现象,因此认为该矿区金矿化部位并不十分明确,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在前人地质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青海省门源县大垄沟地区岩金矿普查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项目组于2008年8~10月开展了野外地质工作,由于气候、交通条件所限,目前已渐停野外地质工作,目前完成实物工作量为:
1:1万地形地质简测: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样品:816件
基本分析样:10件
1、通过1:1万地质简测,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带、金矿化体等进行了初步圈定(详见第三、四章及附图1~附图4)。
2、在矿区主要蚀变破碎带(F2、F3)的次级蚀变带中,据前人资料(见附图3),金矿化体(M1),主要以黄铁矿化为主,偶尔可见少量黄铜矿化现象,由三个样品连续控制,Au品位分别为
, g/t, g/t。
3、矿区内新发现较大的石英脉两条(q1、q2),均见有较多的褐铁矿化。经采样分析,石英脉(q1)未显示金矿化,石英脉(q2)~,矿化体编号为(M2)。
4、在新发现的石英脉(q1)东段南侧见有细小铅锌矿脉,并见有少量黄铁矿化,偶尔可见黄铜矿化现象。
5、在矿区新发现的蚀变带中,以黄铁矿化为主,经采样分析,,矿化体编号为(M3)
根据以上成矿特点,认为该区金矿化与构造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有关。
第3章矿区地质
地层
普查区位于冷龙岭南坡,紧靠脊部,出露地层单一,除大面积的坡积碎石堆积及大小冲沟中较厚的冰水冲积物外,主要为中奥陶统大梁组上岩性段的沉积碎屑岩~海相火山岩和中、上志留统沉积碎屑岩。中奥陶统大梁组为普查区内主要的含矿地层(详见附图3)。
中奥陶统大梁组上岩性段(O2d3)主要出露于矿区中、东部,为区内主要含矿地层。其中F2断裂以北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和安山质砂岩,局部夹薄层状凝灰质板岩;F2
大垄沟岩金矿普查工作安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