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活动单
进入第三专题,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主题——家园之思。早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就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如崔灏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以及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诚然,人们对故乡总怀着特殊的想念,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们精神的归宿。就像“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总也忘不了故乡给人生留下的“恒久的烙印”。我们今天就来体会一下身在青岛的老舍先生的思乡之情。
此外,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是文本研习。我们会被作品中的家园之思感动,是因为从中还看到了自己的故乡。可见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与文本对话,对话,是一种对文本文字内涵积极地探索,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二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
活动一:整体感知:(课前预习)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舒”字拆开,含有舍弃自我的意味) , 满族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背景介绍: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日更为强烈,震人心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 nian )“二十”的意思。黏(nian )合什刹( shi cha )海似的( shi )
辜负( gu ) 翩翩(pian ) 匀调(tiao ) 韭(jiu )菜橘(jue )子菜圃(pu )
浏览课文,理清思路。要求:概括每节大意。
第1节、交待自己如何写北平的考虑第2节、对“我的北平”的爱
第3节正面描写对北平特殊的爱第4节写北平动中有静、温和的特点
第5节写北平布置得“匀调”。第6节突出北平物产丰富、接近自然
第7节总括北平接近自然、悠闲地特点第8节直接抒写对北平的想念
4、文章哪几小节直接写北平特点的?请分别概括并思考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参见上一题手法:通过比较(对比、衬托)、比喻
活动二:与文本对话
1、自主学习。
示例:关注课本的“对话栏”内容。
这些就是与文本对话的方式:点评,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情感体验,说说作品让你产生共鸣、触动你情感的地方,或者是思考、探究作者在语言文字、手法技巧等方面的匠心独用的妙处、效果。
试一试: 课文第三小节:“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请你结合示例,给上面的文字做个点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舍与北平是血浓于水的情谊,这种情谊使老舍对其他城市有了排他性,在老舍眼中,北平才是最美的。
2、“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请同学们找出书中体现作者对北平的独特体验的文段来品读,同时将你的点评旁批在书上,课上交流。
活动三、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想”,可以换成“写”
想北平学生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