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土木工程专业 11 级 2 班
姓名陈静洁学号201110534213
二零一三年十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一、实验目的2
二、实验设备2
试件特征2
实验仪器设备2
实验装置2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3
实验简图3
1 实验简图 3
2 少筋破坏-配筋截面图 3
3 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图 3
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图 4
: 4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 4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5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5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 6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 6
: 6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 6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7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7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 9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10
: 10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 10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11
(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12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的过程与机理 12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影响 12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13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
城市建设学院(院、系) 土木工程专业 112 班 1 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
学号 13 姓名陈静洁实验日期 教师评定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实验目的:
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
试件特征
(1)根据实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400,箍筋与架立筋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2)试件为b×h=250×600mm2,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都是******@8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3)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 10 的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试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与支墩
(2)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20T 荷重传感器
(4)YD-21 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 函数记录仪
(6)YJ-26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实验装置:
,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实验简图
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
加载: Fcr= Fu=
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
加载:Fcr= Fy= Fu=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
加载:Fcr= Fu=
少筋破坏:
(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理论计算 AS=157mm2 as=20+12+102=37mm
h0=h-as=600-37=563mm
由于α1fcbx=Asftk
所以M≤Mcr=α1fcbx(h0-x2)=ftkAs(h0-x2)
开裂弯矩
xcr=Asftkα1fcb=157×××250=
Mcr=Asftkh0-xcr2=×157×563-
=·M
开裂荷载 Fcr=Mcra==
极限弯矩
xu=Asfstkα1fckb=157×××250=
Mu=Asfstkh0-xcr2=540×157×563-
正截面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