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浅论大学生间隔年
答辩人:桂林旅专11级酒管系
刘亚田
总体框架
名词释义
间隔年的必要性
间隔年的好处
大学生间隔年
间隔年在我国发展的阻力
采取的措施
名词释义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其在网上的官方释义是指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用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去旅行或是从事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不过在我看来“间隔年”的定义不能只局限于旅行或志愿者工作。我认为只要是能使青年身心健康,开阔视野,融入社会,明确目标,丰富人生的方式都可以称为“间隔年”。
浅论大学生间隔年
论点:
由于我国青年习惯依赖他人、目标盲目、思想不成熟,不了解社会等现状,“间隔年”形式的开展与成熟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间隔年”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我国青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相比,与社会接触太少,缺少社会经验;独立性差,心智不成熟,习惯依赖他人;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了解自己真正需求,就业比较盲目,经常出现大学生就业不对口的情况。
间隔年的好处
开阔视野
促进心智成熟
明确自己的目标
结交朋友,帮助他人
学会独立
大学生间隔年
“间隔年”这个“年”的含义很广泛,
“间隔年”,中学毕业之后,延迟一短时间进入大学学习;
“间隔年”,大学时期的实习兼职、参军,又或者中途休学一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旅游,或做国际志愿者,参加公益创业;
“间隔年”,大学毕业之后不忙着找工作,而是休整一段时间,在漫长的休学生涯和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间,寻求一个“缓冲”。
间隔年在我国发展的阻力
学校没有切实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年管理)
家长不支持(认为不务正业,在学校学习才是主要的)
社会上的不认同(被要求按时到校,不许马上休学)
中国青年普遍缺少独立性(教育制度和传统观念)
采取措施
国家应出台实行相关政策(在大学贯彻落实学分制制度)
大学放宽入学制度(采用易进难出的教育政策)
家长放开自己思想(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学生们需正确的看待(正确看待,积极心态)
相关媒体的推广和传播(创办间隔年网站、间隔年贴吧、组织间隔年活动)
间隔年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