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肾脏病(ischemic renal disease)
1
缺血性肾脏病
定义
病因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2
定义
IRD是指因肾动脉狭窄或闭塞>50%致严重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疾病。
肾内动脉的各级分支(包括小动脉)狭窄或阻塞(如胆固醇结晶)所引起的肾脏病变
3
定义
肾血管闭塞引起的肾损害
是综合征
起始和主要机制为肾慢性供血不足
往往进行恶化,纤维化
以至终末期肾病
4
病因
肾动脉狭窄(ARAS)
肾小动脉硬化
胆固醇性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60~80%)
大动脉炎
纤维肌性营养不良(20~40%)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ial stenosis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benign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malignant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5
危险因素
主要:老年、嗜烟、高血压、动脉硬化、充血性心衰史、周围血管病变
胆固醇栓塞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而介入诊疗技术和抗凝、溶栓治疗成为胆固醇栓塞的加速因素。
7
发病机制
持续性,非致死性低血流灌注
低灌注
肾小球旁器
肾素系统
对出球小动脉收缩作用更强
维持有效球内压
和GFR
狭窄进一步加剧
血流阻力增至正常2倍
球内压和GFR
下降
恶高
8
发病机制
ATⅡ
调节系膜基质
积聚和降解
肾纤维化
出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缺血,狭窄、闭塞
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
新陈代谢
肾小管萎缩或扩张
及间质纤维化
9
病理
肾小管: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凋亡或灶性坏死。肾小管萎缩,局灶间质炎症反应,肾小管硬化,形成“无肾小管的肾小球”
肾血管:肾小动脉中层增厚及玻璃样变,弓形动脉纤维弹性组织变性,动脉栓塞(胆固醇碎片、局灶梗死)
肾小球:继发于肾小管和肾血管的病变,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肾皮质瘢痕形成,肾脏萎缩。
10
缺血性肾脏病PPT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