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九十周年报告
杨善洲
大家猜一下他的身份?作家?科学家?画家?农民?还是…..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照片上的他,温暖地笑着,目光慈祥又明亮。
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一次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
1927年1月出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
1934年至1949年,在家务农。
1950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任小队长。
1951年,在施甸区摆马乡政府工作;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土改小组长。
1951年10月调保山县董官乡、打渔乡搞“复查”工作,任副队长。
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月至7月,在施甸区委搞“复查”工作,任队长。
1953年8月至1955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副书记。
1955年至1957年,在施甸区委工作,任区委书记。
1957年至1958年,在中央第七期党校学习。
1958年至1963年,在保山县委工作,任县委副书记。
1963年至1965年在施甸县委工作,任县委书记。
1965年至1966年,在大理、保山搞“四清”工作,任党委书记、团长。
1966年3月至1977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地委副书记。
1977年至1988年,在保山地委工作,任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6月至2008年11月,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
2009年4月,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
2010年5月5日,将国家奖给他的奖金一半捐给保山一中。
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1988年杨善洲退休后,放弃了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大亮山,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植树之旅。
初到大亮山时那里的条件十分艰苦,有一句会是这样描述的:好个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着栗炭火,后面积起马牙霜。
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坚定自己的决心,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坐长途车颠簸几百里,从怒江引来红豆杉,从大理引进梨树苗。那年,栽树季节,他牵着马去昌宁买树苗,为了能及时把苗子栽上,他赶着马连夜往回返,足足一天。
为种树造林,杨善洲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树知道,每一片绿荫知道……
大亮山就这样在杨善洲带领的这支队伍手中变样了
树苗儿一片片扩展,一年年长高,长成了林子,,林海招来了云,蓄住了水,昔日干涸的大亮山在水的滋养下“活”起来了。
多少年,喝水靠马驮人挑,婚丧嫁娶送礼要送两担水的山里人,第一次在家门口喝上了甘甜的水。有了水,农民种起了蔬菜、蘑菇、茶叶……拉到集市上换回了钱。
多少年,山里人出门没有路,如今,林场的一条大路串通了村村寨寨,山里跑起了大大小小的运输车。
多少年,山里人没有电,如今,林场的电拉到了七岭八坡,夜晚的大亮山如同掉下一片星星。
多少年,荒芜的大亮山吓跑了所有山里的野生动物,如今,这里又出现了野猪、野鸡、狗熊,还有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叶猴。
建党九十周年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