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的小企业哲学
随着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东风日产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2万名员工的大企业。凭借着对全球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融会贯通,对本土化优势的传承利用,东风日产在过去几年保持了旺盛的生机,以几倍于行业平均增速的速度发展。
然而,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不复当年之风光。2012年1-11月数据显示,,%。与前些年动辄40%以上的增长相比,中国的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格局已成事实。
但在2012年,尽管遭遇了车市寒冬和中日突发事件的双重影响,东风日产却依然在10月份不屈不挠地刷新了合资汽车厂商的产销增长速度,年复合增幅近60%,创下了9年400万辆的最快纪录。同时,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销量低谷之后,东风日产在11月强势反弹,以NISSAN品牌60069辆的订单数量和启辰品牌8047辆的单月销量,成为最先走出事件阴影的日系合资汽车企业。
在奇迹般的增长速度和神话般的恢复速度背后,驱动东风日产不断前进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的办公室里,任勇告诉记者:“高效行动与快速反应,是东风日产能够取得如此成果的关键所在。东风日产一直要求自己在具备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兼具
‘小企业的灵活’,成为一只灵活舞蹈的大象。”
求同存异:融合中日文化驱动创新
见到任勇是一个冬日的下午3点。繁忙的他刚刚结束了一个会议,但从他的脸上完全看不出丝毫劳顿的迹象。与想象中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汽车企业的“掌舵手”,任勇的脸上却丝毫没有严肃刻板的盛气,有的只是内敛和儒雅。
任勇说,东风日产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成立初期,由于中日双方对彼此的不了解,公司架构、职位设置并没有按照组织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中日双方都希望将关键部门纳入自己的囊中,所以在部门人员的安排上彼此牵制。信任缺失造成的工作不配合,几乎将刚出生的东风日产拖入绝境。财务科长出身的任勇深切地知道,只有在资源的绝对优化之下,一个企业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人员成就最大的事业。而统一的文化,则是一切资源优化配置的出发原点。“合心,才能合资。”任勇如是说。
2005年年底,在中日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东风日产行动纲领》得以诞生。
以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宗旨,以文化融合为核心,《东风日产行动纲领》的创制过程是对“求大同,存小异”理念的最好诠释—中日双方各取所需,中方借日产的实力弥补技术和管理的不足,日方则借助中方的平台拓展中国市场。
“制定《东风日产行动纲领》
东风日产的小企业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