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句子
“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答:P1
2解释句子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答:(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地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规律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跳过指的是想要不通过资本主义这个历史发展阶段就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用法令取消实际上是想要取消整个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起作用的这样一个自然发展阶段。这就说明了,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还将长期起作用。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
(4)他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喻之为分娩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就是母子关系。马克思在这里指出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是指缩减工作日。人们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即人们可以适当加快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步伐,使一个社会更快地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答:(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2)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也是遵循其自然发展的规律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3)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永世长存。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3论述劳动二重性(半开,笔记)
答:(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它回答了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也就是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化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这就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由于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因而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等等,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4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和物化
答:(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资本论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