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定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肺血管疾病
罕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临床表现
根据肺、心功能情况将肺心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急、喘息,活动后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受力下降等。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发绀和肺气肿体征。肺偶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和剑突下心脏冲动。可出现颈静脉充盈。下肢可有轻微水肿等。
临床表现
、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尤甚。常有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加重时出现神志恍惚、躁动、抽搐、生理反射迟钝等肺性脑病的表现。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水肿、多汗、皮肤潮红,水肿、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2)心力衰竭症状:以右心衰竭为主,心悸、气促加重、乏力、食欲下降、上腹部胀痛、少尿。
体征:可有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和压痛,心率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收缩期杂音。下肢乃至全身水肿,甚至可有腹水。
继发于COPD引发肺源性心脏病的肺血管病理改变:
肺血管重构:由慢性缺氧引起,是发生慢性缺氧性肺性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原因,肺动脉内膜增厚,弹力纤维增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性基质增多,使血管变硬,阻力增加,中膜平滑肌细胞增多、肥大,导致中膜肥厚,管腔狭窄。
肺小动脉炎:长期反复发作COPD慢性气道炎症,累及邻近肺小动脉,引发血管炎,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
肺泡壁脉细血管床破坏和减少
肺血管床受压
部分肺心病急性发作: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
本病病理
病史汇报
患者:徐汉奎,男,81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伴气短、喘3天”于2017年9月5日入院。门诊入院诊断:1慢性组赛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Ⅲ度
患者自述:3天前应受凉后再次感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多不易咳出伴有明显气短及心前区憋闷疼痛。
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2型糖尿病史9年余,慢性胃炎病史5余年。
病史汇报
查体:T:℃ P:105次/分 R:30次/分 BP:127/,颈软无抵抗,双瞳孔等大等圆,球结膜水肿,口唇发绀,桶胸,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的干鸣音及少量湿罗音,心率105次/分,律齐,心前区可闻及明显的奔马律。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左房扩大右心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
辅助检查—X线检查
双肺上陈旧性病灶
肺部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
肺心病
心影改变结合肺部表现符合心衰X线征象
大连市别墅市场现状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