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诗家总爱西昆好
李商隐
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是仅次于杜甫的七律名家。李商隐的一生很短暂,他的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李商隐诗歌的类别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政治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其中以《无题》诗最具特色,是李商隐的独特创造。这些诗歌情致缠绵,诗象迷离,含义深邈,辞藻瑰丽,闪耀着迷人的艺术光彩,自宋以来,无数学者对李商隐《无题》诗有过种种揣测,许多考究。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的诗道出了对《无题》诗的考究、理解,仍乃是文学史上聚讼纷纭的难题之一。
《无题》诗的两种解释
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五首,仿效《诗经》,以首句二字为题的近三十首,这类诗歌统称为《无题》诗。关于这类诗他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巧啭岂能本无意”,(《流莺》)“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加之李商隐这类诗歌,典丽有余,明快不足,读后余味无穷,而认真解释却很困难,因此,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就有政治诗和爱情诗两种解释。
一、《无题》诗是爱情诗解
此说比较普遍。例如对他《无题》诗代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更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相探看。”人们就认为它描写了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之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来表达爱情的执着不渝,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无题》诗中的其他诗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深刻感人,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
二、《无题》诗是政治诗解
对于“相见难时别亦难”这首《无题》诗,张采田《李义山诗辨证》就认为“此篇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认为是留别当时的宰相令狐绹的诗。纪晓岚《李义山诗集辑评》也说:“此亦感遇之作也”。认为是李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jiǎn)的伤感。何焯(chāo)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他说:“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已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远游之恩乎?”总之,他们都是把这首诗看成是政治诗。
三、政治和爱情诗之外的见解
在主张《无题》诗都是政治诗和爱情诗的观点之外,清人屈复还有着较为透辟的见解。屈复说:“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日月霜里斗婵娟’、‘终遗君王怒偃(yǎn)师’诸篇,寄托明白,且属泛论,此可知者。若《锦瑟》、《无题》、《玉山》诸篇,皆男女慕悦之词,知其有寄托而已,若必求其何事何人以实之则凿矣。今但就诗论诗,不敢附会牵扯。”要说,屈复的透辟见解,比较符合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实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今夜星辰今夜风——联想到昨夜不具体写昨夜的情事,借助于星辰好风的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的气息。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演示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