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一书有感
核心提示新教育总是相对当前的或者说过去的教育而言的。但“新教育”新在何处呢?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即你不能总是将他人的、国外的东西拿来,要依据中国的国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洞穿历史的力量,经过近百年教育实践的考验,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引起了各方关注。除了政府层面主导的教育改革之外,一些机构和社会团体也纷纷组织力量推进教改,比如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朱永新领衔的新教育实验,李希贵领衔先的新学校行动研究。其实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并针对当时的教育状况,对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今天,我们在践行新教育时,着重研究一下陶行知先生眼中的新教育,或许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新教育
新教育总是相对当前的或者说过去的教育而言的。但新教育新在何处呢?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即你不能总是将他人的、国外的东西拿来,要依据中国的国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也就是说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不是偶尔做一次,而是每天都在做,日日新;三是全
新,新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还是既有的教育传统,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称不上新教育的。
虽然这些说法是针对一百年前的教育,但对照今天的教育,在这三个方面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自新方面,我们对国外的经验崇拜的较多,对自己经验的梳理和发扬还很不够,具有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经验还很鲜少;在常新方面,很多学校总体上是排斥的,习惯的做法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让大家相信我没有改变的必要;在全新方面,观念的、思想上的改变更是困难,很多学校始终相信分数和排名是硬道理,改革只不过是一些应景式的举措。
陶行知倡导,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国民。在心理学中,自
重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一书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