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新型农民茶叶
专业技术培训
卢兴坤
高级农艺师
1
一、茶树发育周期
幼苗时期:从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到第一次生长结束形成驻芽时,一般是从当年3月份种子开始萌发,到7月份止,共约4~5个月。
幼年期:从茶苗第一次生长休止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果。一般历时3~4年。
成年期:从茶树第一次开花结果起大约经历大约30~40年,成年期茶树生育最旺盛,生产量达到最高峰。成年期如水肥水平高,采养管理好,一般能持续高产稳产达20~30年以上。
衰老期:从茶树第一次自然更新起,直至整株茶树死亡为止,为衰老期。一般在数十年至百年以上。
2
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变化规律
茶树年生育周期根冠生长的交替性
在一年中, 茶树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发育, 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深秋当地上部生长休止时, 根系生长却处于活跃状态; 随着气温上升, 茶芽开始萌动, 芽叶生长逐渐旺盛, 而地下根系生长又相对减弱。
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
深秋与严冬季节, 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 叶片的光合产物, 主要向下运输, 部分供根系生长需要, 部分贮藏于粗根和茎干中; 春天, 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 茶芽萌动, 茶树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向腋芽部位, 根、茎中的贮藏物质也迅速向芽梢运转, 供新梢生长。
3
茶树生长的周期性
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
昼夜生长周期: 春季, 茶树生长量是白天大于夜间,春季光照弱, 雨水充分, 平均气温在 2 0 ℃左右, 相对湿度约 8 0 % , 养分充足, 白天比夜晚的环境条件对生长更有利; 在夏季则夜间生长量大于白天。主要是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影响的结果。而夏季日照强, 白天气温常可高达 3 5 ℃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较低, 茶树呼吸与蒸腾强度大,水分供应常感亏缺, 养分消耗增加, 而夜晚时这种矛盾趋向缓和, 其环境条件对生长比白天有利。
4
季节生长周期:主要指新梢具有明显的轮次性生长。在自然生长条件下, 茶树全年有 3 次生长和休止, 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 春梢)
( 下旬/3 月~ 上旬/5 月)
→休止→第二次生长( 夏梢)
( 上旬/6 月~ 上旬/7 月)
→休止→第三次生长( 秋梢) →冬季休眠
( 中旬/7 月~ 上旬/1 0 月)
5
在人工采摘、管理的条件下, 全年可萌发 5 ~ 6 轮新梢。实行春末、夏初集中留一叶采,其余时间留鱼叶采摘,采用这一措施可比夏茶集中留叶增产5%以上,比春茶集中留叶增产8%以上,比全年留一叶增产10%以上。
6
二、新辟茶园
一、园地选择
茶园,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的园地。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沙性黄壤和红黄壤土为好。坡地一般以朝北方向为好。
二、园地规划
①种植规划:坡度25度以上山地宜规划植树造林,25度以下集中连片地块宜规划建立茶园,零星地块宜规划种植牧草、饲料、绿肥、豆科作物等,低洼积水地宜规划修筑水库。茶园梯壁、路旁、沟边及房前屋后宜规划种植水果和观赏树,风口处宜种植防护林带,使茶场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
7
(2)茶园规划: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坡度10度以上地块规划建立梯级茶园,10度以下地块规划建立棋盘或长方型茶园。茶行尽量规划南北走向,茶行间保持平行,每10~15行茶宜规划植一行遮阴树。
(3)道路规划:宜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设立主道,宽7~9米;支道,宽6~7米;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一般以10亩为宜,茶行长60米左右较为恰当;梯级茶园一般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山形设置,可建成直道、Ⅰ字道、S道。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
④水利规划:以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分养分流失,利于排水、灌水、蓄水为原则进行规划。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水沟条数和深宽度宜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5~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
8
茶园定植
①茶行规格:目前主要推广双行条列式种植,茶行间距大茶行120~150厘米,小茶行30~40厘米;茶沟宽70~80厘米,深45~50厘米。单行可用150x40厘米,穴栽二棵。
②开垦方法:可用机械或人工开垦,先机垦后人工。垦深50-60cm,梯级茶园可采用边挖沟边建梯级的技术方法。
③回沟方法:开沟时底层留10厘米松土,中层填入基肥15
裕安区茶叶栽培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