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②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
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运用层层剥笋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念,吸
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深刻救生教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的背景、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有八幅浮雕,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的场景,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坚强决心。虎门销烟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中英贸易、总体特征等方面,归纳中国、世界(英国)的发展状况,讨论鸦片战争的国际、国内背景。)
比较项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最高
政治
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建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
军备弛
船坚利炮,战斗力强
外交
闭关政策
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从以上对比得知: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使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能性。
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主义强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充足的原料产地——使英国侵略成为必然。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一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排斥抵抗,二是清政府的闭关政策的限制,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教师给学生解释“出超、入超”概念。)
这种局面显然违背了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初衷,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的鸦片走私
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打出图表《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表》、引出问题: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那些危害?林则为什么要禁烟?)
危害:a、军队战斗力下降(兵弱)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困难(银荒)
C、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并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d、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入超
“银荒”、“兵弱‘严重危及到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林则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道光皇帝派林则赴广州查禁鸦片。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的林则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问题设计:英国以虎
鸦片战争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