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3经典诵读计划慕剑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前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其中,经过千百年锤炼与洗礼的蒙学教材,语言相袭,血脉相承,以其显著的教育功效与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成为蒙养教育的经典教材。如《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内容,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言简意赅,广泛生动。诵读《三字经》,不仅可以学习语言文字,而且能够“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堪称“蒙学之冠”。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这类蒙学教材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为载体,文以载道,渗透着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当今电子媒体发达、垃圾文化泛滥、传统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儿童教育显得更为珍贵而必要。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在“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的架构下,为补充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和近现代白话读物之不足,系统地组织开展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保证该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和系统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经典诵读的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补充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之不足,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二、经典诵读的设定目标
总体目标:
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具体目标:
1、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规定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依次系统地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
3、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增强学生诵读古文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习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周两课。每周安排两节课的时间,以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负责教师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2、师生同读。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3、不求甚解。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4、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抄录、歌咏、手抄报、辩论、演讲、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四、经典诵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

2013经典诵读计划慕剑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18-05-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