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有感
很久没有用心去读一本书了,我的心跟着这个喧嚣的社会一起躁动着。离开学校,走进安静的董箐,心里似乎空了很多,空空的心一点都不觉得踏实,因此渴望往里面装些什么。上天很眷顾我,其实也谈不上是上天的眷顾,准确的说是董箐电厂想拓宽我的视野和知识面,那间小小的阅览室给了我不小的希望。说是小其实里面好多书籍。足够将我的心装得鼓鼓的。厂里面也许认为我们不会自觉的去那儿看书,所以没人给我发了一本《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企业员工,如果能把这本书领悟透了,那对企业来说是一笔财富,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一种进步。
在拿到这本书的这些天,我也抱着一种让自己进步的心态在它的字里行间穿梭着。领悟没做到,但多少还是有些感悟。时代的躁动很难让我们静下心来做好每一件小事情,更难完美的将小细节处理好。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把小事情做好,首先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只有正确的认识观才可以把身边的小事情做得精彩。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应该以工作的价值来判断这件事情要不要动手去做。所谓工作无小事,这一点我还是认同的,不管我们将那些有技术含量的事做得多么的精彩,如果其他某些小细节上出现问题,那这个工作总体来说还是不完美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相信这些理想都是远大的,但不能因为这个远大的理想蒙蔽自己的双眼,对身边的小事就熟视无睹。自命清高,总以为这些小事对自己的远大理想没有任何意义。殊不知这些简单的事情也可以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是做大事的练兵场,是远大理想的阶梯。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没能做好小事那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大丈夫当扫天下”。由此看出自古我们就瞧不起小事,好高骛远。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有什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觉得鸣就好,干嘛一定要鸣得惊人,鸣总比不鸣好,要不然会憋出病来了。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们平时就憋着不鸣,结果憋疯了,疯了自然就鸣得惊人了。
小事情里往往藏有很多机遇,我们的工作中不会缺少机遇,只会缺少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凡是从小事做起。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那么我们就不怕机遇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态度决定了高度。这句话你信吗?反正我信,肯定有很多人也信。我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小事情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成功首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人不怕
专业技能或学识不够,也不怕没有机遇的青睐,怕就怕连做小事的态度都没有。我们一定要记住:做好小事才是最好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节的不用心,最后就会就会被这些细节所糊弄。俗话说阴沟里翻船,这就是没把握好细节。大江大浪过了又怎样,如果不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心思,小小的阴沟也会也会让你沉没。
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俗话就是俗,这样说可能偏激了点,那说俗话过时了不为过吧。中国流传下来的很多俗话真的很经典,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老了、过时了。过时的东西我们就不该吸取。在今天看来:成也小事,败也小事。
踏上工作的岗位,肩上马上多了很多担子,需要我们一一的担起。也许像我们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菜鸟来说很多东西我们还不是很明了,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在我们的身边总有很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需要去做。这些小事情其实折射出大责任,虽然事情是小,但是只要做好了,这份责任尽到了。责任远比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能力主要只是
把小事做好,把细事做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