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概述
一次大战前,现代主义已经萌芽。意识流一词由威廉·詹姆斯(1842-1910)首先使用。他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中说:“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这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地拼起来的。用‘河’或者‘流’这样的比喻来描述它才说得上是恰如其分。此后再谈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维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他还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流动过程。意识流小说的诞生,无疑受到了柏格森的意识绵延和心理时间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此外,法国作家爱德华·杜雅丹(Edouard Dujardin,1861-1949)的小说《月桂树被砍倒了》(Les Lauriers sont coupés,1887)给乔伊斯创作意识流小说以直接启示,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准意识流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主人公达维德·普兰斯在四月一个傍晚从六点钟至午夜之间的心理活动。它在1925年被重新发掘出来。它的主要特色是运用了长篇的内心独白。
意识流与传统的心理描写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意识流作家那里,人物的内心真正成为与外部世界并列的另一个世界,意识流作家的任务是倾其全力去表现这个内心世界。现实主义作家,即使如描写人物变态心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写出心灵辩证法的托尔斯泰,对现实世界的描写还是他们描写的重心。意识流小说家写的是“复调心理”,细分起来,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细微的情绪感受等。内心独白一词最早见于大仲马的《二十年后》(1845)。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不同于戏剧中的独白,这是在人物内心的独语,不形之于声。正如杜雅丹在《内心独白》(1931)一文中所下的定义:“内心独白按诗学的范畴来说,是没有听众、不发声的引语;通过这引语,人物表达他先于一切逻辑安排的下意识,也就是原生状态的、最隐秘的、最接近说出来的思想,作用压缩到最小句法的直叙句,以便给人‘未经挑选’的印象。”这个定义基本上说清了意识流采用的内心独白的特点。一是不说出来的隐语,二是表达下意识,即原生状态的隐秘思想,三是不加挑选的直叙句。内心独白又分间接和直接的两种。间接内心独白采用一般直接引语,即带引号的句子,还包括一般间接引语,即不带引号的句子,或自由间接引语。直接内心独白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自由联想指意识深处由一个意念引发出另一个意念,这种手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它使作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容纳更多的意识层次,表达多层次的潜意识活动,由此写出人的意识复杂性。自由联想最能表现非理性思维的状态和特点,也即下意识的混乱性、模糊性和神秘性。意识流小说的回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倒叙。作者可以先叙述人物生前发生、他后来才听说的事。叙述可以突然中断,跳到其他有关和无关的事,以及不同时期发生的事。对半睡半醒、梦境、情爱、依恋母亲等情感的描写,也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特殊手法。此外,意识流小说把音乐的“主导动机”、“对位法”等运用到小说中。“主导动机”即一再出现的表达人物或情景的旋律;“对位法”指复调音乐中两条以上独立存在的旋律,它们互相交织,组成立体结构。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其前身是达达主义。1916年,在瑞士的苏黎世,以特里斯唐·查拉(Tristan Tzara,1896-1963)为核心,成立一个团体,起名达达,这是随便翻开词典找到的一个字。达达主义否定当代世界、传统价值、理性和有规则的语言,表现出虚无主义倾向。1918年的宣言写道:“自由:达达,达达,达达,痉挛的色彩的嚎叫,各种参阅、矛盾、滑稽和非逻辑事物的交错:即生活。”它首先追求自由。一次大战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巨大破坏,还有精神创伤。它引起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幻灭感,一部分作家对资本主义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查拉宣称“怀疑一切”,发展到否定一切。阿拉贡宣称:“不再有画家,不再有文学家,不再有音乐家,不再有雕塑家,不再有宗教,不再有共和派,不再有保王派,不再有帝国主义者,不再有无政府主义者,不再有社会主义者,不再有布尔什维克,不再有政治家,不再有无产者,不再有资产者,不再有贵族,不再有军队,不再有警察,不再有祖国,最后,这一切蠢事够了,什么也不再有,什么也不再有,一无所存,一无所存,一无所存。
”一连二十五个彻底否定,充分表达了达达主义横扫一切的极端态度。达达主义的定义的第二句指出了它的基本写作手法,即将各种矛盾对立事物,甚至不合逻辑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追求奇异的特色。达达主义者采用如下的创作方法:
拿一份报纸
拿起剪刀
在这份报纸中选择一篇文章,长短恰如你打算给你的诗歌的篇幅
剪下文章
然后细心地剪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并放进一只口袋里
轻轻摇晃
然后依次从
意识流9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