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植物进化的顺序: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
:①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②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衣藻、硅藻),
也有多细胞的(水绵、紫菜、海带) ③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孢子繁殖,最低等的植物
应用: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饵料、食用、药用。注意:石花菜可以提取琼脂。
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⑴苔藓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
特征:①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②孢子繁殖
应用:苔藓植物由于对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十分敏感,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⑵蕨类植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
常见的蕨类植物:蕨、石松、满江红、桫椤。
特征:①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②叶片背面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细胞)。
应用:能源----煤(古代蕨类植物)、药用(石松)、食用(蕨)、绿肥和饲料(满江红)。
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三、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⑴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裸子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我国有“裸子植物的故乡”之称,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⑵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适合生活的环境十分广泛。
四、我国的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珙桐、水杉、金花茶。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无脊椎动物身体体内没有脊柱,而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一、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腔肠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水螅、海葵、珊瑚
特征:①开始出现组织分化②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应用:海蜇可供食用;珊瑚能分泌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扁形动物
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特征:①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②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分布:涡虫主要分布于海水、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吸虫和绦虫寄生在人体中
如: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
线形动物
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丝虫、轮虫
特征: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分布: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
预防蛔虫病措施:①不生食不洁的瓜、果、蔬菜; ②饭前便后洗手。
环节动物
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
特征: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的出现促进了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
与人类的关系:蚯蚓具有疏松土壤、其粪便可提高土壤的肥力、作为生产优良蛋白质饲料或食品的原料、净化环境的作用。水蛭吸食人畜血液。沙蚕可以作为饵料。
软体动物
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乌贼、章鱼、蜗牛等。
特征:体外背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乌贼、章鱼的贝壳已退化。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环境的类群)
特征: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分节的附肢。
分类:甲壳纲,如,虾;蛛形纲,如,蜘蛛;多足纲,如,蜈蚣;
昆虫纲(具备三对足、两对翅的节肢动物),如,蝗虫、蜜蜂、蚂蚁等。
与人类的关系:①一些瓢虫、蜘蛛是农业害虫的天敌②蜜蜂蝴蝶可以为绿色开花植物传粉③蝗虫可被加工成食品④蝎具有药用价值⑤萤火虫在仿生学上的应用⑥蚊会传染疾病
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鱼类
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
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认识结构:看课本18页鲫鱼结构图。
两栖类
注意: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
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时用)
例子: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东方蝾螈
爬行类
注意:爬行类是能在陆地生活和生殖的真正的陆生动物。
特征:体表一般覆着有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外壳,变温动物
例子:扬子鳄、壁虎、玳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