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泌水的原因
发布日期:2010-05-19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矿物掺和料的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施工与养护,施工过程的过振,不是将混凝土中密度较小的掺和料或混合材料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而是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这也是造成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原因。
1、砂较粗造成配合比有误
2、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
3、石子的集配可以查一下有没有变化
4、看是否有了矿粉等掺合料
泌水混凝土的表面部分,水比较多,这里实际水/灰比会相对较高,因此强度相对较低。如果柱子上面还要继续浇筑混凝土,应将泌水表面层凿掉,避免新老混凝土之间有一个薄弱层。也可以在混凝土终凝前,将泌水表面的浮浆层铲掉。
混凝土‘稠稀’称作混凝土工作性或和易性,一般采用‘坍落度’测定。坍落度越高,混凝土越稀,工作性越好,越容易振捣密实。但是,坍落度并不能表征混凝土是否容易泌水。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差,就容易泌水,主要与混凝土水/灰比、水泥与掺合料细度和保水能力,以及化学外加剂性能有关。
混凝土施工中缝隙、夹层及缺棱掉角的防治
点击数:[194] 更新时间:[2008-11-21] 字体:[大] [中] [小]
【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
水泥泌水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