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快乐与作文同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快乐与作文同行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小学
周如举
让快乐与作文同行
设计师格罗培斯在设计美国迪斯尼公园的路径时,为设计出最理想的方案,他在公园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开放,任游客在此处游玩,这样,在景点与景点之间,游客们踏出了一条条小径,格罗培斯由此设计出了最理想的路径。格罗培斯的设计理念别具匠心:游客的喜好便是他设计方案的标准。
由此,我想到了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当我翻开学生的作文,总是惊讶不已,学生“咬破笔杆,望烂青天”换来的却是:胡编乱造、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三言两语……纵观学生的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言蔽之:厌倦作文。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快乐与作文同行?
我认为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树立写作新理念。
人类学观点认为,人是符号动物,言语动物,人的生命即言语生命。在写作教学中人的言语生命诉求是最需要尊重和保护的,只有当写作目的与学生言语欲求相吻合时,写作才可望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泄,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学生写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
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作文是什么?学生写作文为什么?只是跟着应试教育的步子将写作变成了一项纯粹的社会化、功利化的活动,这种“反生命”、“反心理”的教育理念,窒息了学生言说的冲动和激情,将鲜活灵动的言语生命惩戒规训为同一型号的考试机器!
我们的写作已“误入歧途”!树立全新的写作理念刻不容缓:把言说欲、言说权还给学生!
所谓把言说欲、言说权还给学生就是在写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言说意愿和爱好,要尊重他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他们有权决定写什么,怎样写,不愿意写的有权拒绝。他们有权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享受言说带来的尊严、愉悦和幸福,还作文一个自然的、健康的活法!这也正好吻合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如何将这种新理念落实到写作中去?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
即说真话诉真情,就是写真事、实事,写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和感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要表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由此,我想起美国一位老师的一节课:这位老师在讲“诗是什么”时,先把一张张白纸剪裁或折叠成某一特定样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这些“道具”发表对诗的看法,学生兴趣很浓,各抒己见,表达了对“诗是什么”的真实想法。
其次,作文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
“自由表达”包含两层含义:思想表达的自由和笔墨表达的自由。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想,世俗的眼光去限制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不敢真实地敞开心扉,只好用假话来敷衍,我们应鼓励学生对生活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把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第一位。正如欧阳修所说:“作文之体,初如奔驰。”
再次,作文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哈佛商学院名闻天下,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案例学习法:

让快乐与作文同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5-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