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炉精炼快速造白渣工艺研究与实践
徐志成
(二炼钢研究室)
摘要:根据第二炼钢厂LF炉精炼造渣工艺的特点,利用炉渣组元CaO、SiO2、Al2O3、CaF2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渣系配比和快速造白渣制度,尽快形成炉内还原性气氛。通过实践取得了稳定的脱硫、脱氧效果,成分和温度控制精度较高,充分发挥了LF炉精炼的效果。
关键词:LF炉精炼白渣
前言
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LF炉精炼作为提升钢材质量的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LF炉精炼过程中,通过合理快速的造白渣,尽快营造出炉内稳定的还原性气氛,可以达到脱硫、脱氧的目的,可以吸收钢中的夹杂物以及控制夹杂物的形态,可以精确控制成分;通过形成的白泡沫渣,埋弧效果好,热效率高,减少了耐火材料侵蚀。我厂在原有造渣工艺的基础上,制定出如何快速造白泡沫渣,控制好埋弧、脱硫、脱氧、精确控制成分和温度等主要精炼环节,充分发挥LF炉精炼效果尤为重要。
主要设备基本参数
钢包运输车:行走速度 2~20m/min,最大载重量 180t。
加热装置: 电极直径Φ400mm,电极最大行程 2700mm,电极分布圆直径680mm,升温速度 4~6℃/min。
电炉变压器:额定容量 18000KVA,一次电压 35KV,二次电压 335-295-235V,二次额定电流 。
氩气系统: 供气压力 ,工作压力 ~。
冷却水系统:工作压力 ~,回水压力 ~,进/回水温度≤32/55℃。
3 精炼快速造白渣工艺制定
转炉渣对精炼造渣的影响
渣中碳粒对精炼造渣及钢中碳含量的影响
冶炼中、高碳钢时,在转炉出钢合金化的过程中,由于加入增碳剂,有部分碳粒混入钢渣中,且加入顶渣后温降较大,使熔渣变稠甚至硬化结壳。其结果导致就位成分碳含量不准确,并且熔渣中的碳粒参与脱氧,由于熔渣中的碳粒难以量化,使得造渣过程中脱氧程度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钢包在线吹氩,增加碳粉的回收率,钢包进入LF位后增加供氩气强度,确保混入熔渣中的碳粒完全熔化。
转炉下渣对精炼造渣的影响
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时,炉渣受钢流的混冲乳化起到了充分氧化钢液(消耗脱氧剂和铁合金)的作用。到精炼的运输过程中对钢包中钢液起到长时间的氧化作用,使钢成分、脱氧元素不断变化。这种原始渣氧化性强,炉渣氧势高且渣中SiO2含量较高、碱度低,给LF精炼脱氧造成极大危害,造渣时间延长。在LF精炼过程中发现钢包内转炉下渣渣层厚度小于50mm时,可迅速化渣,送电4~7后熔渣便能获得良好的流动性,也具有良好的埋弧效果,熔渣SiO2含量也较少,精炼过程熔渣粘度变化小,能较早形成白渣。因此搞好转炉出钢末期的挡渣,下渣量大时进行炉后扒渣,尽可能减少转炉渣进入钢包是发挥LF精炼作用、迅速造白渣的前提。
转炉加顶渣对精炼造渣的影响
为减轻LF炉负荷,将部分造渣及改质材料的熔化及脱氧任务转移到转炉中完成成为一种趋势。我厂采用在转炉出钢时向钢包配加顶渣,利用钢水动能及钢水显热将顶渣部分熔化,并进行终渣预脱氧。通过一定强度的吹氩搅拌,确保钢包渣熔化,减少了在LF炉加入的渣量,缩短了LF炉化渣时间。从渣样的对比可以看出,加入的顶渣对钢包内原始渣起到改质
迅速造白渣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