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1900年“东南互保”事件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东南互保”发生的背景:
庚子年6月,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时,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他由于职务关系,最先看到了朝廷指示南方各省大员“召集义民”的命令。盛宣怀把朝廷的电报给扣押了下来,随后立即给被贬到广东做总督的李鸿章发了电报。当义和拳在北方闹得不开交、慈禧太后屡出昏招的时候,接近一半的地方大员公开指责朝廷圣旨“谬误”并坚决表示不予执行。南方各省的那些督抚们,大都是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他们早已从心眼里断然否认了北京当权派们对义和团的称颂。
据称,东南各省督抚甚至暗中约定,如果北京失守,两宫不测,他们将推选李鸿章做总统以支撑危局(孙中山先生也曾提出同样的建议)。只是,后来北京虽然沦陷,但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权威尚在,这个提议也就寿终正寝。尽管如此,“东南互保”对清廷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独立,这也反映了当时清廷岌岌可危的地位和中央政权不断软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状况下,东南互保事件发生几乎成了必然的趋势。
“东南互保”事件简介: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6月26日,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
《东南互保章程》内容:
《东南互保章程》内容共有九款: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有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水手不可在炮台附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扰。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经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事件影响及其分析:
东南互保事件虽然是一次变相独立事件,但是却有着非凡
史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