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苹果内部的空间
——读《街道的美学》有感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著的《街道的美学》,以城市街道的空间及其美学为叙述的本体。通过对街道构成的分析,街道空间美学的法则的论证,以及通过对世界几处典型的城市街道的案例分析这几个大的方面,以简明易懂,有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城市街道的美学构成要素,城市街道空间的特点与他对于城市街道空间记忆的理解,强调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样重要,并且都应该以人为本。读完此书,感想颇深。
《街道的美学》一书的结构总结:
建筑的空间领域
作为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充分辨析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内外墙的意义以及围廓的概念,重点论述了东西方人们对建筑的空间概念认知的不同,为街道的空间构成分析
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筑空间——作者通过对日本和欧洲的住宅建筑形式的比较,剖析人们对空间本质关注的不同点,提出限定建筑的空间三要素是:地板、墙壁和天花板。建筑是作为同
包围它的“外部”相对应的“内部”而被体验到的。建筑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而存在的;它是同周围环境相区别而存在的;它是一个可供人们在其内部停留、居住和工作的空间。
墙体——芦原义信先生在论述墙的意义的过程中,认为墙的构成受到建筑结构,建筑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建造材料所影响。日本与欧洲建筑的不同营造方法,区别了二者关于“墙”的不同态度即前者否定,后者肯定。
街道的构成——从街道与建筑的关系,街道的构成,宽与高之比(D/H),广场的美学,阴角空间,下沉式庭院技法与密接原理,建筑外轮廓,俯视景观和室外雕塑这些方面叙述。提出了1≤D/H≤2的街道的宽度控制方法。作者还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一个具有美感的广场应该具有的特点:
(1)边界清楚,能成为图形,且此边界最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墙。
(2)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形成“图形”。
(3)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形成“图形”
(4)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重视塑造阴角空间有利于创造围和感的重要性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对于建筑外轮廓的重视,作者提出了“第一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成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成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
以上是《街道的美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读此书有以下的几点感触:
1. 关于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和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
,建筑的外观以致街道的构成迥然不同。因此研究建筑的外轮廓这个街道的构成元素,或者说建筑的外轮廓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就是据顶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而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指的是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理解起来,作者所说的第一次轮廓线就是建筑本身的外立面。这样看来,街道的美学这种看似城市尺度,应该由城市规划专业的人员来考虑的问题,与建筑学的相关人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筑的外立面对于一栋独立的建筑而言,是重要的,他要求建筑的设计人员应该掌握建筑立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充分的协调建筑的外部形象与建筑的内部空间的关系。但考虑到建筑的外轮廓对城市街道的影响,我们不能忽略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其周边城市环境的考虑。
街道的美学 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