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8章 帧中继与DDN.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8章帧中继与DDN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协议
帧中继网络
数字数据网
DDN网络及应用
思考题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技术的发展背景
由于分组交换技术在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巨大成功,促使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数据通信网几乎全部采用这一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分组交换网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数据分组通过交换机的传输时延从几百毫秒减少到几毫秒。但随着ISDN的提出,人们对数据通信的速率及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建立在模拟通信网上的分组交换网能力几乎已达到极限,因此,人们又研究新的分组交换技术以适应新的传输和交换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终端的智能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端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原来由分组网络所完成的功能。例如,端系统可以进行差错纠正等。此外,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LAN)之间的互连成为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高性能光纤传输媒体的大量使用的事实,提出了新的快速分组传输处理技术——帧中继。
帧中继设计思想非常简单,、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每段链路上的数据差错重传控制推到网络边缘的终端来执行,网络只进行差错检查,从而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
帧中继的参考模型
,在每一节点都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建立帧头、帧尾,并检查数据信息是否有误码。,帧中继只使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执行它的交换功能。(OSI)、电路交换方式(TDM)、。,采用TDM技术的电路交换方式仅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协议参考模型比较示意图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1) 数据传送阶段协议大为简化
,其数据传送单元为分组,分组的寻址和选路由第三层通过逻辑信道号(LCN)完成。帧中继协议只包含OSI模型的最低二层,而且第二层只保留其核心功能,称为数据链路核心协议。其传送数据单元为帧,帧的寻址和选路由第二层通过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完成。
(a)、(b)。由图可见,,每段都有严格的差错控制机制,网络协议处理负担很重,而且为了重发差错,发送出去的分组在尚未证实之前必须在节点中暂存。帧中继则十分简单,各节点无须差错处理功能,数据帧发送后无须保存。

(a) ;(b) 帧中继的分层协议功能
2)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
帧中继用户网络接口协议体系结构
控制平面:用于帧方式承载业务的控制平面类似于电路交换中的共路信令,其中控制信息使用的是独立的逻辑通道。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LAPD协议,通过D通道提供用户和网络之间的可靠数据链路控制服务。。
用户平面:用于端用户之间信息传输的用户平面协议是LAPF,其中帧中继只使用了它的核心功能,在用户之间提供了单纯的数据链路层的帧传输服务(没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帧中继协议
帧结构
帧中继承载业务使用数据链路核心协议(DL-core) 作为数据链路层协议,并透明地传递LAPF(Link Access Procedures to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中数据链路核心子层的用户数据。。
帧中继的帧结构图

第8章 帧中继与DDN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8-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