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场所卫生
南师大医院杨秀芳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并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场所。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人类在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同时又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环境和人类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学校校园就是其中的小小环境。为了维护校园内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有必要搞好校园卫生。
校园公共场所包括食宿场所、体育场所、学习场所、洗礼场所、文化活动场所、交通场所、娱乐场所
以上场所的特点
人群聚散频繁,环境不洁,空气污浊,用具(工具、桌椅、餐饮具、话筒、键盘、书籍等)交叉使用。服务项目如理发、游泳池、宾馆等,接触口腔、皮肤、黏膜较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的机会。
应建立的卫生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一、良好微小气候环境的建立
大学生大部分活动时间在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宿舍、计算机房等,室内微小气候(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等)不仅受所在地区、季节、天气的影响,也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呼吸、蒸发、出汗、皮脂腺分泌等)的分解有关。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为20~30,湿度为40~70%。湿度过低可用洒水的方法,过高可用吸湿和加强通风等措施来调节。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密闭的室内时间过长,由于氧气不足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人体气味的刺激,人们会感觉到头昏、脑胀、瞌睡等症状。经常开窗、开门通气或增加排气装置尤其重要。适当的穿堂风也是必要的。
三、合理的采光
当采光不合理时,影响心理、生理、视觉机能,导致全身疲劳、视力减退,因而影响学习效率。
规定:教室
校园公共场所卫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