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A:(1)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与社会发展
(3)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实践A: 理论B:(1)教育目的
(2)教师与学生
实践B:(3)课程
(4) 教学
(5)德育
(6)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
教育
教育理论B:教育的概念: ①词源(教仆)
②广义(目的性)
③狭义学校:目的、组织、计划
教育实践B:(1)教育的起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语言的出现;)
理论学说:生物起源;模仿起源;
劳动起源;交往起源
(2)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近代、现代)
(3)学校的出现
(4)学校教育制度(概念、趋势)
(2)教育的发展历程(古、近、现)
古代:①中国庠序、私学、六艺、四书五经
政教合一、科举
②印度(婆罗门与《吠陀经》)
③埃及(学习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
④古希腊罗马雅典:培养商人和政治家,和谐发展;
斯巴达:军人,军事
体育和政治道德
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神学七艺)、骑士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近代(政教分离)
①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国家主义化)
②教育的世俗化
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涵义)
(民主化、现代化、国家主义的三大潮流)
①教育的终身化(贯穿人的一生)
②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受到教育)
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教育结果];师生关系民主化;活动、内容、方式等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思想、目标、办
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设备、手段及工艺、程序、
方法等)
(3)学校的出现(教育形成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4)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在形式上的变化过程(非形式化、形
式化、制度化)
学制的概念
双轨制的概念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二战后(幼小衔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教育交流)
教育学
1、理论B:教育学的概念
2、实践B: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
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杜威)
教育学的分化(教学领域的学科最先分化出来)
中国教育学的演变(日本、美国、苏联、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理论: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②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人力资
本理论:概念、内容及推算)
③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与现
实的影响;新科技革命)
④传统价值取向对教育的消极影响(重传统和权威、重功名、重忠孝)
实践:①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发展功能;
文化功能[承传、改造选择、整理、创造]
②校园文化(概念;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课程活动文化)
教育与人的发展
理论B:①身心发展的概念与特殊性
②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概念;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人的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概念;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
多因素相互作用(内因、外因、主体)
③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成熟、
环境、学校教育
④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
阶段性、互补性概念、差异性
实践B:①遵循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②学校的特殊功能;
③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价值概念、潜能、力量、个性概念
④普通中学对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教育理论A教育和教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