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doc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复方甘草酸苷凯西莱
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及中草药的应用,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结合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资料87例为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均符合我国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1]。患者既往均无肝炎病史、均有近期服用肝损害药物史。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记物均为阴性。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临床表现,如恶心、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肝功能检测均有转氨酶、胆红素增高。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岁。两组在性别、年龄、辅助检查、基础治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100 mg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 g以专用溶剂溶解后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4片,3次/日,、维生素C g加入10%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每组均两周为1疗程,不用其它药物,停用肝损害药物,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
恶心、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情况;用药1周及2周后生化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
显效: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缩小或无变化;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ALT、AST、SB较治疗前下降50%,或低于正常上限值2倍以下;无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肝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或恶化。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3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P<),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优(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注:组间比较:※P<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药物性肝炎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也称药物性肝损害[2]。多数表现为恶心、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转氨酶、胆红素增高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和皮疹,病程常可逆转;重症者可出现肝坏死,易致死亡。目前已发现有600种以上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其中包括医药处方药及人们因治疗、营养等目的使用的非处方药,也包括中草药。药物在代谢的各个环节均可影响肝脏,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3]。如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及抗癌药均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甚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