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二舅和有钱小叔_PPT课件我那没钱的二舅和有钱的小叔
中国式《穷爸爸和富爸爸》真实写照
本文章以事实为根据稍经加工。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有人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性格决定命运。”确实如此。
一直以来,认为《富爸爸,穷爸爸》:观念的差异真能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吗?相同背景,一个住别墅,一个住贫民区的故事,应该只会发生在美国。
但最近接到的几个电话,却让我的看法有所改变,进而反思——在转型时代的中国,如何避免让自己成为穷人。
一个电话,由姥娘家二舅打来,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二舅最近手头比较紧,想炒股又缺点儿钱,你借我1万吧。”另一个电话,来自家的小叔:“侄子,你手头儿缺不缺钱?住房贷款利率一直在涨,干脆小叔借钱给你吧。”
两个叔叔辈的,一个伸手,一个主动予以援手,一正一反,天差地别。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与对自身的定位不一样:尽管工作多年,二舅的积蓄从未超过1万元,他认定自己属于“应该被社会(亲人)支援的那一群”;小叔却在辛苦奋斗10年后,拥有百万身家。
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20多年前,二舅与小叔处于完全相同的起点上,都是普通家庭的子弟。
也许因为某些重大节点上,他们做出的选择不一样。
18岁,小叔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大学,他笨,便每天在路灯下温书。为省下钱来买《英汉词典》,他能步行20多里地去上学;二舅不着急,还有外公的班可以接呢,他优哉游哉地叼根笔,一边听广播一边做练习题。
——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有着长远收益的投资,投资的最大股东不是家长而是受教育者本人,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就是他为自己倾注的第一桶金。
25岁,该结婚买房了。二舅天天哭诉,外公、姨妈们无奈,攒齐6万元帮他在市里添置了小二居。二舅一直没还钱,因为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买家具、生孩子、孩子上幼儿园……
小叔不想靠家里,和对象都争气,各自找到一份稳定工作,3年后拿积攒的钱,漂漂亮亮地办了结婚酒席。
——子女结婚买房,被许多父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任务。殊不知,对子女的责任,18岁即告终止。子女攒钱买房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综合锻炼理财能力、工作能力、坚忍与决心能通过这重考验的年轻人,再不会害怕任何困难。
30岁时,二舅厂里的效益开始下滑,他才不担心呢,天塌下来有厂长!业余时间,他最会享受人生,每天借一本小说来看,金庸、古龙、琼瑶,周末打一些不大不小的麻将,混点儿菜金。
小叔思考起未来10年的问题。新鲜的事物陆陆续续跃入他的视野,大学收费要并轨了,县城的房价流露出升温的迹象,周围有人开始用起手机,他分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脚步。听说有个叫张朝阳的年轻人,才30岁出头就获得了数千万的风险投资。他也不想一辈子做小科员。
——穷人的惯常思维是小富即安。抛弃眼前的稳定生活,他不愿意;对潜伏的危机,他看不见;国家大事、经济趋势,哈,与我何干?富人的思维方式是居安思危,关注大环境,在变数来临之前把握先机。
2002年,二舅本来可以不下岗的,但他受不了新来的小组长:凭什么呀,迟到5分钟你就敢训我?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二舅陆陆续续换过许多工种,推销水龙头,听不得别人说产品不好;做大厨,天哪,闷死了热死了;开出租车他老与顾客抬杠:我是司机不比你熟?
小叔拿攒下的7万元钱开了家小小的书店。他没有贸然辞去公职,在书店没有盈利之前,他选择忍气吞声,对顾客的挑三拣四,领导的吆五喝六,一律笑眯眯。做人的原则谁没有,但在抵达远大的目标之前,和气生财为第一。
——顶撞别人方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么?尊严,有时体现的形式为让步、微笑、包容、妥协,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二舅注重情面,纵使千万个不愿意,更落魄的亲戚找上门,总抹不开面子拒绝的,过后又心疼无比、赌咒发誓:下次再也不管了。
小叔明明白白地告知所有亲戚,他的借钱四原则:一、金融投资的不借。二、买第二套房、买车、装修房屋的不借。三、结婚大操大办的不借。四、借钱旅游、购买力不能及的奢侈品的不借。他只借给四类人:无钱上大学的、家有病人的、突发变故的(火灾、交通事故)以及对自己有恩情的人。
——救急不救穷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准则,除非你愿意以善良和爱心,纵容一个个无底洞。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你真的爱那位亲朋好友,请认真教会他谋生的技能、独立的本领,而不是眼泪汪汪地塞给他一千两千……
没钱二舅和有钱小叔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