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幼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心理和行为、社会人格等方面全面发育和发展的过程,是指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段时期。
“人生的第二次诞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质品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阶段。
“第二次危机”: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会发生急剧动荡变化。
青春期年龄范围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由于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T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
青春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青春前期:10~13岁,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青春中期:13~17岁,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明显发育为特征,女性出现月经。
青春后期:17~19岁,生理上的变化逐渐缓慢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躁动的青春—
青春期问题扫描
盲目追星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事件一:为周杰伦2年内不开个唱而绝望,服药自杀。
在2005年亚洲巡演的最后一站广州天河体育馆中,周杰伦宣布两年之内不会再举办演唱会,年仅17岁、身患偏瘫的歌迷周枫倍感绝望,竟在演唱会过程中一口气吞下30颗安眠药企图自杀,之后经医院及时治疗才保住了性命。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事件二:2007年3月25日夜,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杨丽娟事件”。兰州疯狂追星女杨丽娟因为不满足与只与偶像刘德华留影纪念,致使其年近七旬的老夫杨勤冀跳海自杀。
杨丽娟自1994年15岁时因为梦见了刘德华,便开始了其长达13年的漫漫“追星之旅”。她看遍了刘德华所有的影片,唱遍了刘德华所有的歌曲,而且还日日夜夜背诵华仔影迷和歌迷组织的《华仔颂》。她“专职”追星:不上学,不工作,足不出户,每天除了欣赏刘德华演唱会VCD外,就是从各种娱乐杂志上剪贴刘德华的相片。除了父母,杨丽娟几乎没有其他说话的对象。13年里,一家三口三次赴港、六次进京追“华仔”,倾家荡产。为了实现杨丽娟与刘德华见面的梦想,杨勤冀甚至想卖肾来筹措路费。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青少年追星特点:
1、感性的成分多,理性的成分少。
一方面,偶像不固定。另一方面,一些崇拜者对偶像达到了狂热的“痴迷”程度。
2、认同式依恋多,浪漫式依恋少。
认同式依恋,即希望成为像偶像那样的人物;浪漫式依恋,即希望成为偶像的恋人。
青少年追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中性的追星,青少年只是喜欢明星的生活格调、艺术表现方式等;
2、偏正面的追星,青少年对明星拼搏精神、顽强毅力等优秀人格品性的钦佩与崇拜;
3、偏负面的追星,青少年盲目地崇拜明星的外表,甚至某种低俗的行为。
一、盲目追星与教育
措施
1、尊重学生偶像多元化。
2、加大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和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度。
3、发掘偶像身上的榜样精神。
4、引导学生将“追星”转换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运动。
早恋问题
青春期教育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