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河镇食用菌产业形势分析及
发展策略
朱伟
盐池河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南部,道教圣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背后,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总面积197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乡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90%,林业用地2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30万m³。其中可用于发展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耳菇林24万亩。
1 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盐池河继粮、油、中药材、蔬菜之后的第五大产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国际性健康食品。在众多食用菌中,香菇、木耳等具有强化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现代国际倡导“一荤一素一菇”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是新世纪人们追求“可食可补可药”的健康首选。
目前,盐池河镇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是香菇、木耳等二大类,具有食用、药用、食药兼备、有毒等用途。食用菌已达规模化栽培品种有香菇、黑木耳等。发展分布区域占全镇70%,主要在黄草坡、七星河、改板河、草房沟多个行政村。多数以袋料栽培香菇、黑木耳为主,发展历史长,生产方式技术总体水平高,产值收入一直居全市前位。截止2015年底,全
镇已有800余户生产袋料香菇、黑木耳70万袋,总产量达140吨,产值840万元以上。近几年来,涌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有“武当香菇”、“武当木耳”、等。先后被国家、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授予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镇(乡); 全省科普示范镇(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镇(乡);“十堰市原生态食用菌基地”、“车城菌特发展优秀镇(乡)”等殊荣。
2 食用菌发展的优势及前景
技能优势
早在500多年前,丹江口市武当山地区的盐池河就有野外采收香菌、木耳和人工驯化栽培食用菌的历史。菌特生产既是当时的后援粮食和菜蔬,又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随着食用菌扩大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菌农对生产菌特技能认识提高,并不但改良和引进技术与人才,为全市食用菌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盐池河镇地处“二县”中轴(谷城、房县),209国道、279省道、官盐公路穿境而过,突显交通优势。又加之丹江口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号称中国水都,更显信息灵通,这些都为发展食用菌生产带来了有利条件。
全镇有90%的国土为林业用地,有70%的有林地为适于发展香菇、木耳的栎类林地。如此既可充分利用现有大面积森林发展林下经济食用菌产业,又可利用食用菌低耗能和高生物转化的特点,把林业生产中的余料(树桩、树枝、树尖、树叶)粉碎后的木屑加入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发展袋料食用菌,提供健康食用菌产品,同时还可提供高质量的菌糠(不但是上好的生物肥料,还可作畜禽饲料,并能生产沼气)。据产出值测算,食用菌亩收入约是大田作物的10倍还多,故称之
“一亩园十亩田”或“一亩菌十亩园”。
目前以国内外市场供求来看,多数农产品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而优质高档食用菌产品明显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出口优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像香菇、木耳、猴头等绿色健康的食药兼备食用菌产品很受人们亲眛,并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食品之一。盐池河镇食用菌产品生产历史长,品质高,加之“中国水都”和“武当仙山”的名声远扬,盐池河镇的食用菌产品倍受中外游客和经销
丹江口市食用菌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