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技能+特长”培养之我见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在2009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考察山东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时说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特长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经济建设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实际,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做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自办学以来坚持以“技能+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就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中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三、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
技能+特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