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概况 3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4
第二节煤层 4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5
第四节地质构造 6
第五节水文地质 6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6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7
第二章采煤方法 8
第一节巷道布置 8
第二节采煤工艺 11
第三节设备配置 15
第三章顶板控制 17
第一节支护设计 17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24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26
第四节矿压观测 33
第四章生产系统 34
第一节运输 34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36
第三节排水 42
第四节供电 42
第五节通讯照明 46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
第一节劳动组织 48
第二节作业循环 48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0
第六章煤质管理 51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2
第一节一般规定 52
第二节顶板 56
第三节防治水 58
第四节爆破 58
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60
第六节运输 63
第七节机电 66
第八节其它 68
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69
第九章安全质量标准化 74
第十章预防瓦斯措施 77
第一章概况
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上部,上邻F43断层,下为1102采空区,西为井筒保护煤柱,东邻1111二阶段采空区。开采水平-66m,地面标高+112m,工作面标高为-45m~-。地面无建筑物、铁路及河流。
该采面所采煤层为二1煤层,~,。采面走向长200m,倾斜长20m~80m,平均50m,面积10000m²,,,,顶分层可采期为3个月左右。
煤层无自然倾向性,煤尘无爆炸性,无地温影响,无地压影响。
煤层走向N55°E、煤层倾向S35°E,煤层倾角14°~18°,平均17°,煤质为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
地质情况:回采工作面煤层构造简单,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工作面内无断层和褶曲构造。上顺槽上帮有一不规则走向断层F43,该断层大致走向N66°E,倾向S24°E,倾角75°,落差0~,密闭良好不导水。
瓦斯地质情况:该工作面煤层内瓦斯含量较小,~1m3/min,相对涌出量为2~3m3/t。
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L8灰岩厚5-10m,L8灰岩顶到二1煤底30~42m,隔水层以中粒砂岩和泥岩为主,隔水性较好,。
煤层顶底板情况:
老顶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呈深灰色、块状、坚硬;直接顶以泥岩为主,厚度0~,呈深灰色、块状;伪顶以炭泥质岩为主,厚度0~,呈深黑色、薄层,含植物叶部化石;直接底以泥岩为主,,呈深灰色、薄层状;老底以粉砂岩为主,,呈黑灰色、薄层状。
在回采期间,上顺槽以下10m范围内应注意加强底板水情观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回采,撤人到安全地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
水平名称
-66m
采区名称
11采区
地面标高
+112m
井下标高
-45m~-
地面的相对位置
矸石山正东约270m。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均为农田,地面无建筑物、铁路及河流。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
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上部,上邻F43断层,下为1102采空区,西为井筒保护煤柱,东邻1111二阶段采空区。
走向长度(m)
200
倾斜长度(m)
20~80
面积(m2)
10000
第二节煤层
煤层情况表(表二)
煤层厚度(m)
(~)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度)
平均15
开采煤层硬度(f)
~
煤种
无烟煤
稳定程度
中等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1111三阶段顶分层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但在接近停采线时有薄煤区,。煤层结构简单,走向N55°E、倾向S35°E,平均倾角150 。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回采工作面内无断层,上顺槽上帮有一不规则走向断层F43,该断层大致走向N66°E,倾向S24°E,倾角75°,落差0~,密闭良好不导水,对回采影响不大。
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回采工作面内无褶曲。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无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工作面涌水量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2011年1月修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