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幕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日本幕府统治
时间:1192年~1867年
性质:军事封建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PPT
A政治: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将军手中,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C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1853年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概况: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课堂思辩】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难逃被侵略的厄运,有何共同原因?从中有何启示?
国际: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扩张……
国内:落后腐朽、矛盾尖锐、闭关锁国……
启示:落后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机遇促发展……
(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后果:1854年使日本被迫签定《日美亲善条约》
A条约性质:是日本同西方等条约。
B条约内容:开放港口:下田和箱馆;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C签约影响: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列强取得了在日本开放港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被迫开国,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日本遭遇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也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破坏性和建设性)
(4)影响
A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幕府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暴露出它的腐朽和虚弱;开国所带来的严重民族灾难,又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C使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3、日本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P106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为提供了维新运动提供了前提和政治保证。
倒幕运动的开展:
1、背景:
A、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B、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C、部分倒幕领袖(如高杉晋作)开始掌握藩政权,且实力大增;
D、西南强藩联合,根据地的建立(萨摩、长州、土佐、肥前)
E、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断;
2、目的:推翻幕府的统治
3、时间:1866--1869
4、领导: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
5、准备:
A、联络更多的反对幕府的藩参与倒幕运动;
B、密切同英国的关系,进口先进的武器;
C、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
6、过程:
A、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B、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以保住实际权力);
C、“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败幕府,史称戊辰战争;
D、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庆喜不战而降,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E、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7、结果:
A、打败幕府:
原因:
1)从国内来讲,
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
②大名、大商人、人民群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