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卡鲁塞尔氧化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卡鲁塞尔氧化沟(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早期发展历史
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废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沟”,又称“环形曝气池”。
早在1920年,在英国Sheffield首次建成氧化沟,采用桨板式曝气机,曝气效果不理想。该处理厂被认为是现代氧化沟的先驱。第一代氧化沟——Pasveer氧化沟,Pasveer氧化沟当时用来处理村镇的污水,服务人口只有340人。这是一种间歇流的处理厂,它把常规处理系统的四个主要内容合并在一个沟中完成,白天进水曝气,夜间用作沉淀池,BOD5的去除率达到97%左右。
采用卧式表面曝气机曝气及推流,每隔一段时间,Pasveer氧化沟的曝气机就需停下来,使沟内的污泥沉淀,排出处理后的出水。第一代氧化沟沟深1~,为了达到连续运行,Pasveer氧化沟发展的多种形式,设置了二沉池。这一阶段的氧化沟主要是延时曝气系统。受当时抱起设备的限制,。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应用,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越来越突出。
为了弥补转刷式氧化沟的技术弱点,20世纪60年代末,DHV有限公司将立式低速表曝机应用于氧化沟,将设备安装于中心隔墙的末端,利用表曝机产生的径流作动力,推动氧化沟中的液体。1967年,DVH公司综合了常规污水处理系统和氧化沟的优点,发明了第一代Carrousel氧化沟系统。1968年在荷兰Oosterwolde首次应用获得成功。
工艺变迁与演化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有近850多个上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了运行。实践证明,Carrousel氧化沟技术是二级污水处理技术中一种最可靠的技术之一。从1967年的第一座Carrousel氧化沟到今天的带厌氧区的Carrousel3000氧化沟系统,Carrousel氧化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工艺被称为Carrousel氧化沟,。 pte和Mandt于1967年首先提出将水下曝气和推动系统用于氧化沟,发明了射流曝气氧化沟(JAC)。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沟的深度和宽度相互独立,沟深可达7〜8m。第一个生产规模的JAC于1973年在美国建成,×104m3/d。
Huisman于1970年在南非开发了使用转盘曝气机的Orbal氧化沟,此项技术由美国Envirex公司机组进行开发和推广,成为美国Envirex公司的专有技术。但在此期间,生产中应用最多的还是转刷曝气氧化沟。在德国开发了大马式(Mammoth)曝气转刷,直径为1000mm,氧化沟允许水深3〜,充氧能力有较大提高。大马式转刷首次使用在维也纳Blumenthal的氧化沟污水处理厂。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发了导管式氧化沟,。
自Pasveer设计第一座氧化沟至今,早期氧化沟采用间歇运动,无二沉池,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单独建造二次沉淀池,并采用连续流运行方式。近年来,随着控制仪表的发展以及生物脱氮的需要,转刷型氧化沟又发展成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运行方式,可以不单独设置二次沉淀池。
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的氧化沟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发展速度很快。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氧化

卡鲁塞尔氧化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