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龙约见李心沫——从传统书法到当代艺术
参与访谈人员:李心沫、刘玉龙、胡良伟、车浩
地点:北京798西餐厅时间:2011年10月
李心沫
1976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
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
2005-2008年读天津美院国画系研究生兼任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特聘教师。
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吉利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参加主要展览:
2007年1月“我要呼吸个展”上海聚画空间
2007年4月山东“呼吸大展”
2008年4月中国美院十八案当代艺术教学展。
2008年5月川美当代艺术论坛
2008年8月上海多伦美术馆青年美术大展
2008年9月北京上上美术馆国际当代艺术年展
2008年9月新锐青年艺术家11人网络展
2008年10月参加大道现场艺术节
2008年11月参加意大利影像艺术表演北京缘分画廊。
2008年12月 21世纪水墨学术邀请展中国画院
2009年1月“中国病人”美国纽约后世纪画廊
2009年2月中国油画精品展北京华贸
2009年7月“转向与关联”现代水墨展,环铁时代美术馆。
2009年8月参加“西安国际当代艺术季”
2009年12月“共谋——当代影像与行为作品展”北京
2010年1月书画个展天津
2010年 4月“2010 中国当代影像档案展”北京宋庄美术馆
2010年5月“爱的盟约”摄影展
2010年5月参加由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2011年7月参加“进行时态——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时态空间。
2011年9月个展北京
2011年10月“李心沫和清水惠美(日本)的行为作品展”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及北京頂顺当代艺术空间
2011年12月参加由上海复旦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主办的“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国际研讨会。
2012年1月参加意大利罗马举行的中国当代影像十人展
2012年3月参加有德国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秃头戈女”展,
发表论文:
《从现代书法到当代艺术教学》发表在《北方美术》2006年第4期
《在个人经验和公共话题之间》发表在《今日美术》2007年总第4期。
3 文章《去掉女性主义的标签还剩下什么》发表于《今日美术》2008年第2期
《当代艺术教育是皇帝的新装》发表在《大艺术》2008年第10缉
《以“坏艺术”的名义让阿波罗复活》发表在《东方艺术大家》2009年10月上半期
6文章《中国式抽象是一种病》发表在《大艺术》2010年01期
出版:《李心沫临杨凝式韭花帖》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玉龙(寄居斋主人) 《北方书道论谭》秘书长
哈尔滨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九三学社社员
《文艺界》杂志副主编
书法作品参加“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览。
组织策展:
黑龙江省《墨相时空》书法晋京展(青少年书法报主办)
第十八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一)艺术是人性的体现,艺术家要有独立思想
提要:
李心沫:
艺术需要自由,体制是对艺术是种束缚。主流意识是对艺术是种伤害。它控制着所有的媒体,大众接触的只是单一的文化模式。
中国画首先是书写性,而不是写实性。
刘玉龙:
艺术还是精神性的一种提升。没有精神性,光有思想性成就不了艺术家。
有些人受衙门作风的影响很深,他们的目的是谋生,只是把搞艺术当成政绩、手段,而不是精神追求。
(一)艺术是人性的体现,艺术家要有独立思想
提要:
李心沫:
艺术需要自由,体制是对艺术是种束缚。主流意识是对艺术是种伤害。它控制着所有的媒体,大众接触的只是单一的文化模式。
中国画首先是书写性,而不是写实性。
刘玉龙:
艺术还是精神性的一种提升。没有精神性,光有思想性成就不了艺术家。
有些人受衙门作风的影响很深,他们的目的是谋生,只是把搞艺术当成政绩、手段,而不是精神追求。
正文:
刘:我认为书法艺术是少数人的游戏,虽然搞书法的人不少,高手、名家也很多,但以书法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人还是少数。能达到很高艺术水平的人也不多,很多人写毛笔字是从喜欢和愉悦开始。你怎么看待书法艺术当下的处境?
李:中国人对书法有一种情结,方块字书写很象形,不像阿拉伯、希伯来文字,那些符号没有造型,而汉字音、形、意都聚合在一起。这是自古形成的书写表意方式。中国自古来的书写者很多,古代书写者,拿到现在都是一个很好的书法家。但无论古代还是今天,有艺术成就书法家的并不多。可能每个中国人拿起毛笔都没问题,但这与能成为书法艺术是两回事。
刘:实用写字与书法艺术的界限在那里?
李:要有艺术家的素质,才能把书写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我不认为书法已经死亡了,我觉得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个体的创造
刘玉龙约见李心沫从传统书法到当代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