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itric oxide)、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氨(Ammonia)、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氢氰酸(Cyanic acid)、氰化物(Cyanides)、叠氮酸(Hydrazoic acid)叠氮化钠(Sodium az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32-1995、GB/T 16031-1995、GB/T 16033-1995、GB 16187-1996附录A。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肇平、成玉华、梁禄、叶能权和曾昭慧。
GBZ/T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氮通过三氧化铬氧化管,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于水中生成亚硝酸,再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玫瑰红色,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测定。
用两只吸收管平行采样,一只带氧化管,另一只不带;通过氧化管测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浓度,不通过氧化管测得二氧化氮浓度,由两管测得的浓度之差,为一氧化氮浓度。
仪器
多孔玻板吸收管。
氧化管:双球形玻璃管,球内径为15mm,内装约8g 三氧化铬砂子,两端用玻璃棉塞紧。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3L/min。
具塞比色管,10ml。
分光光度计。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吸收液:将50ml 冰乙酸(优级纯) 加入900ml 水中,摇匀;加入5g
前 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